• 60阅读
  • 0回复

寿险热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身边的话题

  寿险热起来
本报记者张善菊
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令我国同行紧张了一阵子。原来友邦保险公司盯住了我们的空白——即为人们的生老病死提供保障的寿险市场。友邦业务迅速顺利开展,为我国保险业打开了一扇窗户。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专营寿险的平安保险公司开业,紧接着,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开拓了寿险业务,新华保险公司、泰康保险公司等22家国内保险公司相继在1996年挂牌开张。除美国友邦之外,日本、瑞士、加拿大等8家外资保险公司也在我国成立,还有150多家外国办事机构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它们一边做代办,一边等待审批后进入我国市场。香港特区的100多家保险公司也将向内地展业。这么多家保险公司,除几家不做寿险外,其余都是专做寿险或做50%的寿险业务。
因而,寿险业的竞争成了定局。为立足,各公司纷出奇招,寿险险种越来越多,从“夕阳红”、“老来福”到“少儿乐”、“小福星”,还有“步步高”、“福禄寿”。总之,一个人从降生到死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有关险项。
新职业——寿险推销员
不知不觉中,寿险咨询台摆在了商店、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门前。人们也由此发现了一个新职业——寿险推销员。
推销就意味着走家串户,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年近40岁的下岗女工张某,原是北京无线电机件厂的治水工。下岗后听说招募保险推销员,就去报了名。结果,她当月做了4万元,转成正式职工,第二个月又做了7万元。从去年11月份上岗,现在她已发展了十几个业务员。她对记者说,这一行很辛苦,每天晚上腿都是肿的。有时候误了末班车,只得步行几公里回家。“但是心里高兴,我赚了钱,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没想到,人到中年找了这么个好职业。”
小李和小赵两位姑娘是陌生拜访(敲门推销)的一对黄金搭档。一天上午,她们拿到了一家旅游公司的团体医疗保险保费支票,两人坐在麦当劳餐厅的餐桌旁,手紧紧握了好长时间,以示祝贺。她们说,自从做了这一行,体重减了10公斤,还得了胃病。但她们承认,这是自己选择的、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这之前,她们换过三次工作,都不如意。当保险推销员,感觉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自己辛苦了,也得利了,心理很平衡。
记者接触了数位寿险推销员,像小李和小赵这样为了心理平衡选择这一职业的不在少数。所谓平衡,用他们自己的话解释,这里没有等级之分,是一块公平的土地,只要你耕耘了,播种了,就会有收获。保险公司规定,应聘人员的试用期为三个月,若你干得好,当月就可以转正,从而享受每月300元的工资底薪。以后业绩突出,经公司同意,可以自己招聘业务员。你的业绩越突出,你可以招聘的人数就越多。在队伍的不断扩充中,你也就由小组长升为主管、主任,甚至可以升任区经理或总经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收入则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每签一份保单,可拿占单据面额20%以上的提成。
正是由于这各种优势,使得寿险推销员成了热门职业。在北京市春季人才交流会上,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招展处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在保险公司的接待室里,记者也曾看到三五成群的求职者等待面试。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现有寿险推销员近两万人,这个数字还将随着保险公司业务量的扩大而继续增加。
买保险——投资新热点
花钱给自己保个险,这件事在几年前还很新鲜。仅仅两三年时间,保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继银行储蓄、股票、债券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有数字表明,目前全国个人购买保险额已达400多亿元。
一位退休教师从报纸上得知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为智力残疾人保险的“无忧工程”,找上门,为自己智残的小女儿买了7万元保险。她对记者说:“小女儿成了我一块心病,我死了谁照顾她?给她存钱,她管理不了,这回把她委托给保险公司,我死也闭眼了。”
一位中年女性用6000多元给她和丈夫买了养老保险。她对记者说:“我有位日本朋友经常劝我给自己买保险,说在日本,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为其买好几种保险。年轻人谈恋爱,都会把对方买没买保险作为一个条件。所以,我看好保险,不但我买了,我还把表姐托我管的钱拿出来,替她买了保险。”这位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保险公司条款,她从45岁买养老保险,每年花6000多元,买到55岁,便开始领保险金,每月领600元,一直领到生命终止,成为晚年生活的一个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新思路是国家保基本,企业搞补充,个人搞储蓄。最近从全国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是,我国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建立企业补充保险,个人也可以投保,还要发展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保险制度。
现在一个月薪800元的人,退休后只剩下400元,生活水平自然下降,为了防止和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就要考虑提前储蓄和购买保险。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保险学专家张国芳对记者说,人们的现实需求和国家的一系列财政思路,给社会保险业的发展留了一块很大的空间,这意味着人人都可能买保险。保险将成为老百姓消费的金融商品之一。经济越发展,人们对自身的价值和生存质量就越看重,对保险的投入也就越大。世界上保险支出费用最多的国家,往往也是最富有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购买个人保险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经济学家估算,到2000年,我国的保险额可达2000亿元。
期待幼稚产业逐步完善
在寿险业方兴未艾的同时,一些保险学者对养老保险的回报率提出了质疑,认为保险公司目前实行的固定给付方式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难以避免保险金的贬值。而保险业界人士却强调,保险有保障功能,这是其它投资项目所不能代替的。比如你投了100元的人身伤害险,投保期三年。三年内,如果你发生了不测,保险公司赔付你5000元或者1万元。三年之后,保险公司退还给你100元本金。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买了保险的客户向记者诉说了他在理赔时遇到的不快。他为5岁的儿子买了人身安全保险。一次房间无人,儿子从床上摔下来,右臂骨折。他去保险公司跑了十几次,用了半年时间,才讨回应赔付的一半。
当然,寿险业的大趋势仍是发展,问题产生于幼稚产业必经的幼稚阶段。现在一些保险公司正在大力推行便民服务措施,同时注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规范,相信我国的寿险业会不断得到完善,会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日益发展壮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