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土秀才成为领头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里事

  土秀才成为领头雁
杨开保李飞李保元
“现在搞市场经济,当农民的要发财致富,不但要解放思想换脑子,而且要学技术、懂法律、富脑子。先游‘书海’,再游‘商海’,那就‘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了!”这是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养鸡状元”史品成介绍的一条“致富秘诀”。
史品成从事养鸡10年,一直因为文化、技术、法律水平低,形不成规模效益。1991年以来,他一鼓作气攻取了农函大、农广校两项文凭,还自修法律专业和养鸡专业。有了知识就有了勇气。1994年,他将鸡场猛扩到4亩,今年又投资5万多元,建起了近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鸡场,8个月就产肉鸡10万多只,获纯利13.8万元,成为全镇26名科技示范标兵之一。史品成在“富脑”致富的同时,还乐当共同致富“种子户”,为所在的魏岗村带出了18个养鸡大户,使养鸡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目前,像史品成这样落榜不落志,靠自学攻取各类大中专文凭和技术职称的青年“土秀才”,已有1539名,成为本镇“大户战略”的“领头雁”;其中仅1994年以来,就涌现出814名新秀,占全镇总户数的10%以上。蒋湾村的黄光富去年将25亩“卧牛坑”改建鱼塘,实施“猪渔模式”,当年产鱼7000公斤,售猪288头,获纯利5万多元,成为“猪渔大镇”的致富能手。金铺村原党支部书记戴三国去年10月从武汉化研所引进专利,创办全省首家“金星”牌粘鼠板厂,安排20多个劳力,职工每人每月创产值2万多元,获纯利2500多元,成为宜城市见效最快、获利最高的镇办企业。
农民素质大提高,经济效益“撑杆跳”。这两年,郑集镇先后荣获地、省“襄江明星乡镇”和“楚天明星乡镇”称号,各类特产大户迅速由500多户增到2299户,3/4以上的农户当年纯收入过万元,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乡镇百强行列。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又可望递增530元,达到2369元,再度摘取宜城“第一镇”的“桂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