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阅读
  • 0回复

“粉丝大王”——记河北省卢龙县优秀青年标兵张文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2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粉丝大王”
——记河北省卢龙县优秀青年标兵张文奇
沈立志达鹏
在素有“薯乡”之称的河北省卢龙县,有一位年轻的“粉丝大王”张文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创办了全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秦皇岛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粉丝、汤粉、精制淀粉等产品,远销韩、日、美等国。经张文奇亲手研制开发的“薯宝”牌粉丝,在第三届中国科技新产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地处冀东平原的卢龙县,村村户户都有种植甘薯的习惯,全县甘薯种植面积3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全县农民每年收获干薯达6亿多公斤,淀粉1亿多公斤。但是,由于农民单家独户无力参与市场大流通,县内粉制品加工企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等客观原因,销售难成为围绕农民心头的一件大事。从小吃红薯长大的张文奇深知农民兄弟的苦衷,他决心创办一个粉丝厂,让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在张文奇精心策划下,1991年,卢龙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当时年仅30岁的张文奇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企业办红火,为乡亲们分担一些困难。为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卖淀粉难,张文奇做出两个决定:所需淀粉一律从农民家中收购,不论价格高低;变以前在公司坐等收购为主动到农民家收购。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数万元。张文奇的做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拍手称赞,他们高兴地说:“以前我们赶着毛驴车去卖淀粉,挨冻受饿。现在好了,天然食品公司的车一来,只要质量好,准能卖上好价钱。”几年来,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在本县收购淀粉达1亿多公斤,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助了一臂之力。
作为一名创业者和优秀经理,张文奇深深懂得: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依靠科技创名牌。为此,公司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张文奇任组长,对制粉主要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公司从国外引进了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化验设备,对原材料色泽、粘度、水分含量等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1993年,张文奇和攻关小组人员一起,研制成功属国内首创的淀粉风选机和冲水机等设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而且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为解决因遇阴、雨、雪、风天气,粉丝不能正常晾晒而造成变质问题,1994年,张文奇又决定研制粉条烘干机,经过两个多月刻苦攻关,一次性试机成功。现在,该公司生产的粉制品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并获得河北省商检局颁发的出口商品质量免检证书。
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张文奇决定拓展国际市场。为此,他三赴韩国,建起全县第一个企业驻外办事处,将本公司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张文奇带领全公司员工共同努力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省、市两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张文奇本人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两次被评为秦皇岛市工业产品出口创汇先进个人;被县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科技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资企业优秀经理。今年,他又先后被评为全县十大杰出青年和秦皇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