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中国速度”在基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6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国速度”在基辅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于宏建
今年入春以来,在紧邻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的狭小工地上,一支中国建筑工人队伍艰苦奋战,以每月两层的建设速度筑起了一座造型新颖的13层现代化建筑。这便是中国南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建的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办公大楼工程,也是两国建筑合作领域里由中方设计施工的第一项工程。乌克兰建筑同行的评价是: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工程能在短期内完成,是“中国速度”在基辅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体现。
8月12日中午时分,在飘扬着中乌两国国旗的楼顶平台上举行了大楼主体工程竣工仪式。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行长马特维耶科、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临时代办张延年、商务参赞刘宝荣与建筑工人一道向楼顶钢筋结构注入了最后几锨水泥,完成了意义深远的大楼封顶工程。在场的各界代表和工人同胞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中乌经济合作取得了又一具体成果。马特维耶科行长和张延年代办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建筑工人的顽强拼搏精神,称赞这一凝聚工人智慧和汗水的工程是中乌友好合作的典范,同时希望这项工程能够成为乌克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推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虽然中国建筑工人队伍在海外创下的辉煌战绩不胜枚举,但在乌克兰建筑市场承包设计施工任务还是头一次。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是乌国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地处闹市,周围建筑林立、交通拥挤。按照市政当局要求,在拆除旧楼的狭小空地上建设高楼,既不能妨碍城市交通,也不能影响相邻机构办公和居民的正常生活。由于现场不具备安装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的条件,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许多当地建筑公司因无法使用预制结构和机械作业而无力承接这项建筑任务。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建设者以胆略和实力知难而上。在中国铁道部建厂局设计院提出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获得对方确认后,南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派出了近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能否首战告捷成为中国建筑工人在乌克兰立足的关键。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遇到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实际困难。不足2000平方米的建筑工地竟有3米多的高差,而且被划分为5块场地分期交付使用,施工准备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经过中乌双方的共同努力,整个工程终于在今年初春全面展开。中国建筑工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一架50米高的国产提升机、几台钢筋加工设备和混凝土搅拌机以及二十几辆手推车,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战役之中。工地上悬挂的“祖国亲人盼你平安回家”标语牌道出了工人们的思乡之情,也时刻提醒着人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通力协作下,工程在一个月两层楼的建筑速度下严格履行技术指标,做到了高质与高速并驾齐驱。直至主体工程完工,工人们仅仅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七一香港回归休息了两天,他们勤劳质朴的工作精神令乌克兰建筑同行赞不绝口。
中国建筑工人在基辅显示了实力,也赢得了信誉。他们用“小推车推出一幢大楼”的壮举备受当地新闻传媒称赞。马特维耶科行长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工人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实干精神,这是双方今后合作的重要基础。
(本报基辅8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