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喜雨纷纷叙友情——访朝散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6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喜雨纷纷叙友情
——访朝散记之一
人民日报代表团
应朝鲜《劳动新闻》社邀请,人民日报代表团于7月22日至8月2日访问了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火车跨越鸭绿江只需两分钟,此岸是我国的丹东市,彼岸是朝鲜的新义州,鸭绿江心尚矗立着40多年前被美军炸毁的铁路桥桥墩,使人对“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两国关系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时值盛夏,久旱的平壤刚刚下过一场透雨,在平壤火车站欢迎代表团的《劳动新闻》崔养镐副总编辑笑着说,中国同志带来了一场喜雨。
在朝鲜的12个日夜中,代表团接触到许多朝鲜同志和朋友,从劳动党中央领导人,新闻界同行到人民军官兵和青少年,在交谈中,中朝友谊都是最重要的话题。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中央书记崔泰福在会见代表团时说,朝中两国人民和共产主义者一同进行了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金日成主席和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精心培育了两国战友加兄弟的亲密关系,朝鲜劳动党决心进一步推动朝中友谊发展。朝鲜《劳动新闻》总编辑金哲明同志则用“共享喜悦,同经患难”形容两国之间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朝鲜同志还多次表示,感谢中国党和政府在朝鲜人民遇到暂时困难时几次提供无私援助。他们对今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同感喜悦,表示祝贺。他们认为,今年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是一次划时代的重要会议,祝愿大会取得成功。
在平壤地铁“光荣”站,站长介绍说,平壤地铁共有17个站,其中一个站被命名为“战友”站,是为了纪念朝中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英姿勃发的人民军上尉金尚俊向代表团介绍了当年停战谈判进行的情况,介绍了停战后军事分界线的情况,他态度从容,有问必答。他说,当年朝中人民并肩战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朝中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两国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
在日常交谈中,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可触可感。《劳动新闻》的一位同行说,1953年7月25日,也就是7月27日朝鲜停战的前两天,美国飞机轰炸了平壤,当时他只有5岁,他所在村庄驻有一连中国人民志愿军。轰炸时,志愿军战士把村里的孩子紧紧护抱在身下。1958年志愿军回国时,平壤市几十万人倾城欢送,他还激动地唱起了当年欢送“志愿军叔叔”的歌曲。
在访问中,好几位朝鲜朋友谈到目前朝鲜电视台正在播放的中国电视剧《孔繁森》,他们对孔繁森鞠躬尽瘁的精神非常感佩。有的朋友还谈到几年前播放的电视剧《渴望》,据说,宋大成式的质朴被不少朝鲜女性视为择偶标准。这反映出两国人民在文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相通之处。
在访问过程中,朝鲜同志经常提到“苦难行军”一词。在朝鲜革命史上,“苦难行军”是类似中国长征的英雄主义传奇。1938年,金日成将军领导的朝鲜人民抗日游击队突破日本关东军的“围剿”,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进行了百日艰苦跋涉,胜利完成战略转移。近几年,朝鲜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出现了暂时困难,朝鲜同志将此比喻为第二次“苦难行军”。朝鲜同志介绍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最近指出,发展农业不仅是农村的工作,而且是全党全民的工作。目前,大批人民军官兵已赶赴农业第一线,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等也纷纷参加支援农业的工作。在代表团参观途中,放眼所及,田头地角,沟坡山梁,都种上了庄稼,虽然因旱情长势欠佳,但足以反映朝鲜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
中朝两国同顶一片蓝天,7月20日,北京下了一场好雨,7月21日至22日,平壤也下了一场好雨,在人民日报代表团访朝期间,朝鲜一直持续闷热天气,偶有一场阵雨,在场的中朝同志便不约而同地一起鼓掌,殷殷望岁之情彼此相通,大家衷心祝愿朝鲜今年有个好年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