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民办学校四朵花——南洋四校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民办学校四朵花
——南洋四校采访记
夏莉娜杨东杰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收费相对较高、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迄今全国已有4000多所民办中小学校,学生已达数十万人之多。这些学校办得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热点之一。笔者怀着一种要探个究竟的心情,采访了被人们称赞为“民办学校四朵花”的横跨山西、江苏、河南三省的四所南洋国际学校——山西南洋国际学校、大同南洋国际学校、无锡南洋国际学校和洛阳南洋国际学校。在这里,笔者看到了他们交给社会和家长的一份令人感奋的答卷。
学会自理自律
在南洋四校就读的学生,过去大多数过惯了依赖父母、依赖他人的优越生活。别说叠被子要找父母,就连早上穿衣服梳头,晚上脱袜子洗脚,都要别人帮着做。面对这样的学生,南洋四校首先把培养孩子们自理自律的精神放在了第一位。每学年开学,南洋四校的新生都要参加“军训”,同学们统一的着装,整齐的步伐,嘹亮的歌声,成了校园里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深入军营,同军人一起生活。他们学军人样,穿迷彩服,吃士兵饭,睡硬板床,大清早就跟解放军一道跑步练操。有的学生还跟战士们一块去野营拉练,脸晒黑了,脚走肿了,但多数学生觉得“这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硬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每当你走进南洋四校的校园,都能见到教室里师生乐教勤学,宿舍里内务整齐清洁,餐厅内秩序井然,洗漱室学生们自己洗衣刷鞋,有的学校还开展穿衣叠被比赛。这些其乐融融的生动场面,叫人感奋不已。
洗掉“娇奢”二气
当前社会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富有人家的孩子“娇奢”二气更为严重。面对这样的学生,南洋四校真正把德育教育作为动力、导向和保障来抓,决心要把那些“娇小姐”、“阔少爷”教育成为新世纪合格接班人。
他们抓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清晨,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风雨无阻。
他们抓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少年团校”。每逢团校开课,听讲的学生总是挤得满满的,大家把团校的号召“向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去年至今,无锡南洋团队的纳新率占到入学总数的70%。山西南洋高中部和初二、三年级学生全部报名参加了团校学习。
洛阳南洋校园服务部经理告诉笔者说:过去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动辄成百上千,可学校不让他们随便花,而是统一由老师教会他们怎样花钱,还帮他们办“小银行”,把钱存起来,将来用到“正道”上。
就这样,南洋四校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变化着,健康成长着。山西、大同两校就有13名学生获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物理、数学的二、三等奖。
给钱财不如给知识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家长一门心思放在了挣钱这个“物质致富”上,他们或者没有时间去管教孩子,或者就根本没有把教育子女放到家庭重要议事日程上。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只想用钱来满足孩子生活上的一切要求,以钱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一片爱心。有的孩子还刚刚六七岁,有钱的家长就给他(她)买下了结婚的别墅,盖起了舒适的洋房。大同南洋有一位从邻县来的初中生,原本是个聪明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后来父母为了挣钱没时间管他,只是用钱来满足这个独生儿子的种种要求。逐渐地,他玩野了,整天和游戏机、和社会上的小兄弟交上了“朋友”,成了全县有名的“捣蛋鬼”,弄得周围四所中学都管不了他。这时,他父母听说大同南洋学校对学生要求高、管理严,深受“钱”害的父母决定把儿子送到大同南洋学校试读。这孩子一进大同南洋,班主任就把他当作重点帮教对象,进行了极其艰苦的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给他谈人生,谈理想,谈前途,谈孝道,并利用寒假过年的机会,三下该县,进行跟踪教育,现已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次期中考试,数学100分,语文85分,英文93分,并担任了执行班长,成为公认的好学生。家长说:给孩子钱财不如给孩子知识!
不让一个次品进入社会
走进南洋四校,会发现师生之间有一种非常亲密的感情。在这里,老师们的格言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们的回答则是“老师的爱心胜父母”。学生们常叫“老师爸爸,老师妈妈”。
山西南洋有个初三学生,也是当地出了名的捣蛋鬼,吵嘴、打架、恶作剧,任凭班主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开导,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屡教屡犯,刚一进步,又会反复,直弄得老师和同学们个个头痛,不愿意也不敢接近他。有一次他听到有人议论要开除他,索性不辞而别,急得学校派人四处寻找,最后在他家乡临汾火车站找到了准备远走高飞的他。这时候,学校议论开了。一部分教师强烈要求开除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也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面对一片要求开除声,这位学生家长着急地向校领导哀求道:“南洋留下他吧!要不,他会彻底变坏的。”面对家长真诚的恳求,负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领导和老师们认识到:如果把他推出校门,就可能给社会增添一个坏人;假如全校师生上下左右合力帮助好他,就等于为国家造就一个有用的人。我们不能让一个次品进入社会!果真,经师生们一年多的无微不至的热心教育,耐心帮助,这位同学彻底地变了:他不仅自制能力强了,待人接物懂礼貌了,生活能自理自律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