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京东城区针线胡同新开了一家自立市场,吸引六十多名下岗职工来此就业。请看——“练摊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6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北京东城区针线胡同新开了一家自立市场,吸引六十多名下岗职工来此就业。请看——
  “练摊儿”
朱刚
7月27日凌晨3时,一阵急促的闹铃声把王义芹从睡梦中叫醒,她同往常一样叫起了丈夫,蹬着三轮赶往十几里外的太阳宫农贸市场进货,然后,再载着满车的时鲜蔬菜来到北京东城区针线胡同下岗职工自立市场。清晨6时许,当一切准备就绪,丈夫赶去上班,王义芹则独自招揽顾客,忙禄的一天开始了。
王义芹是两个月前来自立市场“练摊儿”的。这个市场由北京市橡胶十四厂仓库改建而成。一年前,橡胶十四厂停产,厂里80%的工人下岗。原厂办公室主任解占元心想:何不利用闲置地面,办个菜市场,既可让下岗职工再就业,又可增加工厂的三产收入,还可方便当地居民。今年6月中旬,自立市场正式开张营业。
开始,多数工人不会经营,解占元便给以优惠条件,每个摊位只收200元,菜卖不掉由市场想办法处理。于是,60多名下岗职工走进市场,成了摊主。
在经营中解占元发现,有人一站到柜台后面就心慌、腿软、手哆嗦。还有极个别人,干了几天就打退堂鼓。老解心里着急,他想,这样下去自立市场不关门才怪,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为此,他开设了培训班,利用业余时间向他们传授市场营销知识,帮助他们增强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老解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要靠双拐,但他每天都要一瘸一拐地走摊串户,询问情况,解决困难,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市场经营逐渐有了起色,交易也日趋红火。
王义芹告诉笔者:“刚来市场时不太适应,心里发慌,菜也卖不动。在老解的帮助下,观念转变了,情况熟悉了,菜也卖得快了!”王义芹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为了赶早进菜,常常顾不上吃早餐。如今,王义芹成为市场的蔬菜组组长,每月可赚1000多元。傅震容是残疾人,她患有先天性胯关节脱臼,她说:“在这里干,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我能坚持!”她身残志坚,吃苦耐劳,每天进货、看摊全靠自己。马秀华是经营小百货的。刚进市场时,她生怕东西卖不出去而不敢进货。如今,她摊前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她十分感慨地说:“进的货少,顾客来买老买不到,下次就不会再来了。如果货品丰富,价格又公道,顾客满意,才会成为回头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