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一部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学著作——简评《艺术掌握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一部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学著作
——简评《艺术掌握论》
李希凡
邢煦寰的《艺术掌握论》(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期出版)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兼采众长,并自有开拓、自有突破的一部创新的艺术美学著作。
《艺术掌握论》,是从马克思关于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的理论出发,来系统深入地探讨艺术与美学问题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人类的理论掌握方式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类对世界有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等几种掌握方式,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尽管马克思在这里是论述理论“掌握方式”的特点时,只是对比地讲到人类还有其他(包括艺术在内)的三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尽管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这篇《导言》是在1903年才被发现而公之于世,但因为这种“掌握方式”的区分,密切关联着文艺本质特征的宏观命题,因而对文艺美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指导意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艺术地认识、反映、体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方式。它是整体的“掌握”,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因而,对“艺术掌握论”的深入研究和阐释,不仅是艺术美学中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体系中的重大课题。《艺术掌握论》的作者能紧紧地抓住这个重大课题集中笔力做文章,显示了作者的眼光和魄力。
邢煦寰同志的《艺术掌握论》,还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有关这一重要理论的有分量的研究专著,无疑具有开拓性意义。全书以艺术掌握方式为中心范畴,从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角度,把艺术和审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建构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艺术美学的独到理论体系,并以艺术掌握论为依据,几乎重新审视进一步阐释了艺术美学中的许多重要命题和范畴,发表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见解,堪称艺术美学领域的一部有自己特色的著作。
《艺术掌握论》不是从某一孤立的、静止的、单一的观点和角度,而是十分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与艺术生产论、艺术认识论与艺术价值论、艺术系统论与艺术层次论的统一中来认识、阐释和把握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出艺术是一种介于人类物质实践与思维认识、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之间的,综合了实践活动的感性、具体、物质性与科学认识的理性、抽象、精神性特点的独特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具有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抽象、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求真求善与审美求美高度融合和统一的特点。这与以往的某些单一艺术本质论相比,显然更加丰富和切实,应该说有所拓进和突破。
诚然,对艺术本质和艺术掌握方式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这并不能忽视《艺术掌握论》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认真探索。作为一家言,这部著作是言之成理也言而有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