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压力和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6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压力和挑战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唐国强
长征意义十分重大,我有幸在影片《长征》中扮演毛泽东这个角色,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要感谢编剧、导演,大胆起用我,这对我既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在此,我回顾一下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一、我接受邀请饰演毛泽东这一形象的想法:第一,受长征精神的鼓舞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爱。长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和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长征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长征》有别于同类题材的剧本。以往写长征都是从某一局部战役展开,这一次展示的是长征的全过程。第三,《长征》剧本对毛泽东的刻画十分贴切、鲜活。既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英雄气魄,也表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二、我饰演毛泽东感到的压力:第一,以往反映毛泽东的影视片不少,观众心目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审美思维定式。第二,作为演员,我曾拍摄过不少影视作品,观众认可我塑造的一代伟人的艺术形象有一定难度。第三,毛泽东在影片中要讲普通话,这也有一个观众接受和演员把握语言感觉的过程。
三、我在创作中的几点感想:第一,寻找切入点,找准角色的总体感觉。1936年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那张著名照片,给我很多启示,我就是依据这张照片来把握整部戏中毛泽东焦虑而自信的眼神基调,在“神似”上狠下功夫,从而使观众在人物的行动中、情感的流露中、典型环境里典型性格的突现中,认同我塑造的银幕形象。第二,同期录音的挑战。这部戏采用同期录音,其中有几个长镜头,台词不能有丝毫差错,对演员表演的连续性要求高,是一种挑战。第三,通过演戏,受到教育。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周期长,条件苦,酬金少,但是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通过演戏,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