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中国女垒面临“突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3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中国女垒面临“突围”
李剑南
中国女子垒球队曾从亚特兰大为祖国带回一枚奥运会银牌。那么,在一度辉煌之后,我国女子垒球运动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生存环境:无人喝彩
日前,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女子垒球挑战赛,这是有奥运会亚军中国队和季军澳大利亚队参加的国际高水平赛事。但奇怪的是,除了首日比赛还有数百名观众外,余下的几天,赛场边基本就只剩下一些有关人员和几名记者。冷冷清清之中,女垒姑娘们在场上的呐喊似乎也透出几许落寞与无奈。
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垒球的战术更讲究技巧与衔接,对抗性与激烈程度相对较弱,同时其规则较为繁多,再加之普及工作没跟上,一般观众觉得该项目“不好看”或“看不懂”,因此,尽管中国女垒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却仍然陷入“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窘迫境地。而与此同时,一些普及率高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纷纷走向市场,观众们的注意力越来越为职业联赛的紧张、刺激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垒球观众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
国家队:步履维艰
眼下,圈内人士都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鼎盛一时的中国女子垒球队已经面临危机。主教练刘雅明谈起队伍现状时两手一摊:“困难重重啊!”奥运会后,国家队大部分主力队员纷纷离队,而补充上来的新手尚无能力挑起大梁,队中人才断档的情况十分严重。
今年6月份,新组建的中国队赴美比赛,结果与美国队9战皆负,且一分未得。而本次挑战赛,面对并未尽遣主力的澳大利亚队,中国队竟连输三场,最后夺魁也实在是勉强。美国队与澳大利亚队将是中国队在2000年奥运会上的主要对手,如今硝烟未起,阴影却已罩上人们的心头。
据悉,我国垒协一年的经费不过300万元,摊到国家队手里的则只有50万元,这仅够维持球队的基本运作,若想大幅度改善训练条件,这点儿经费可谓杯水车薪。同样,囊中羞涩也减少了球队实战演练的机会。国家队一年的正式比赛一般只有二十来场,而一支美国大学生队一年就有七八十场比赛。长期“以训代赛”的结果使中国队埋下竞技状态不稳定、心理素质较弱的病根。
明年,中国队将参加世界垒球锦标赛,由于前5名才有参加下届奥运会的资格,争夺将空前激烈。刘雅明表示,凭着奥运会银牌的底子,打入前5名问题不大,但要想在奥运会上重铸辉煌谈何容易。
后备力量:倒置的金字塔
作为中国女垒塔尖的国家队的危机已经暴露出来,而后备力量这个塔基的极度单薄更令人为之忧虑。
目前,我国省一级垒球队只有10支,青年队则只有北京和上海的两支。一线、二线队员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人。相比之下,澳大利亚1600万人口中却活跃着6万余名垒球选手。可以说,中国女垒制胜的“法宝”唯有走“高成材率”这条路,但在当今世界普遍开始重视女垒的大环境下,这条路已变得愈来愈不好走。不久前,刚组建的中国青年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青年垒球锦标赛,与日本队交锋三场,无一胜绩。看来,后备力量的滑坡已到了危险的边缘。
与一线、二线队伍相比,三线(少年)、四线(儿童)队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我国目前的少儿垒球普及工作尚处于萌芽状态。全国性的正式比赛每年只有一次少年锦标赛和一次儿童锦标赛,参赛队寥寥5—7支。少儿运动员往往代表着一个项目的未来与希望,是金字塔最基础的底座,但目前我们的这个“底座”却实在难以担负起支撑塔身的使命。
而今迈步从头越
面对困难,关键还在于行动。使人多少感到有点儿欣慰的是,为实现中国女垒对困境的突破,各方面的工作正在展开。
首先,普及工作在加强。垒球运动富有较大的趣味性,只要普及工作跟上,使更多的人了解垒球进而参与垒球、关心垒球,就能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展。近期,北京市将举行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垒球“慢投”比赛,这不失为一个使垒球“大众化”的良好举措。
其次,逐步将女垒推向市场。明年垒协将组织国内现有的10支地方队进行联赛性质的系列赛,并计划在其中部分场次实行主客场制。这无疑是一次让女垒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的有益尝试。
第三,为国家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国家队的实战水平,垒协为其联系了多场国际比赛,今年国家队参加的高水平比赛将达到30多场。
最后,尤为重要的仍是后备力量的培养。垒协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八运会后,将在获垒球项目前4名的省市建立青年队,同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方面的补贴。这一步迈得虽然不大,但毕竟是充实我国女垒后备力量的一个可喜开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