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访问“螺丝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9-25
第4版()
专栏:

访问“螺丝钉”
毓明
我访问了军区政治部几个“螺丝钉”。他们在各个角落里,默默地工作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没有怨言,不讲享受,不计地位名誉。我见了他们,不禁肃然起敬。
一、两个种菜能手
九月六日,我去参加军区政治部的贺功大会。一到那里就听到许多同志自豪的说,他们的伙食有保证了:一不愁没菜吃,二不怕没肉吃。
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政治部机关伙食单位,客人来来往往很多,经常吃饭的不下一、二百人,全年计算下来,须用菜十二万斤,杀七八十条大猪。但这个惊人的数目解决了。他们的伙食很好,现在每天能吃到西红柿和回子白。别的机关请客或会餐时才能吃到的这些好菜,在这里却成了家常便饭。这个工作谁的功劳最大呢?老彭、老赵和老秦应该伸出他们的大拇指。
先说老彭和老赵。
老彭叫彭金生,是个“老革命”。个儿不高,虽穿着一绿不绿、黄不黄的旧军衣,身体结实强壮。机关驻地的菜园负责人就是他。下午吃罢晚饭,他带领着我去参观他的菜园。
啊!好大的西红柿!进到西红柿园内,只见一堆一堆的西红柿,从绿叶丛里闪露出来,红的粉红,绿碧绿,红绿掩映,煞是好看。
一个西红柿有多大呢?老彭笑嘻嘻说,差不多每个都在一斤左右,顶大的还有三斤重。地少出产的西红柿可不少,每天痛痛快快的吃,还可吃很长一个时期。
老彭是个种菜的老干家,从四一年起就干起这门营生。他对于一般蔬菜的脾气,都摸得清清楚楚。他弯下腰去,顺手撇下一个西红柿果子跟我有趣的讲开种西红柿的道理,他说:“要想西红柿长得好,头一个妙诀就是选好种子,常言道,母大儿肥,一点不错。咱们同志有个毛病,就是光好‘吃鲜’,头发西红柿,留种子最好,种子留得越早,第二年越结得早,越甜。吃了‘鲜’,留种子晚了明年也就越晚了。再一个妙诀就是打叶子。西红柿长杈子,好象人走邪路,走邪路劲头大,一走邪路就办不好正经事,西红柿长的杈子多了,就不结或少结西红柿了。”
穿过西红柿地,很远就看见白花花的一片,我问老彭“那是咱们的果子白吗?”老彭说:“别人的长不了那样。”
到跟前一看,长得果然体面,叶子比蒲扇还大,裹好的心儿比篮球不小,我用手捺了捺,都是硬梆梆的。老彭说每个都是六七斤,十来斤。接着去看茄子、南瓜、辣椒……没有一样不令人羡慕。老彭和他们三个伙伴,共种了八亩六分地,全年生产任务是三万斤菜,半年以来,他们已经交了五百八十斤麦子,一万二千五百斤菜,折算下来,已超过任务三千七百多斤了。
生产成绩这么大,但他没有说过自己如何辛苦。但事实告诉大家,他的心血都灌注到菜园里了。前半年天气亢旱,他跟他的伙伴没明没黑的浇地,两个月工夫,共浇了八万四千多戽子的水,还上了八万多斤粪。在这一百八十天的漫长时间里,他们仅仅休息了两天。
再说和老彭并驾齐驱驱老赵,他是在邯郸经营着菜园的。但遗憾的是没有见面,他的成绩,只能从功劳簿上去看,文字虽然简短,他的工作热情,毅力,生龙活虎的跃然纸上。那上面写道:“赵子洪同志,是邯郸水地生产班长,种了十八亩地,整地、下种、栽培,都是带头干,菜熟了,积极找关系出售,每天担着一百二十斤重的菜担子,往邯郸市走过路程八里,有时一天两趟,天不亮就走了,到十点钟才回来,吃罢饭后,即连忙到地里工作,一直工作到天黑。晚上还帮助锄草、喂牲口。经常夜里睡不到三个钟头,又担着菜去卖了。如果不能一下卖完,还得沿街叫喊,毫不感到丢人。半年共卖菜一万斤左右。有时他的两肩压得肿了,还是一样的坚持着工作。村里老乡说:“老赵你五十岁了,还有这大精神,你真是两只好腿呀!”老赵回答道:“这是我的任务,这样干是应该的。”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