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勤俭是人生的宝典——访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勤俭是人生的宝典
——访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
本报记者陈兴贵
前些日子,记者到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采访,适逢该院创办人王广亚先生来学校办理校务。王广亚先生是河南巩义市人,毕业于日本亚西亚大学经济系,获美国加州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博士。他足迹遍世界,热心于研究和考察世界各国的教育。我们虽是初次见面,可关于教育问题的共同兴趣,使我们很快熟悉起来。
“我敬仰古今中外为开拓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哲人,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业绩是塑造了人的灵魂,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王广亚先生选择教育为他终生奋斗的事业,近半个世纪来,他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在台湾创办育达商业学校。经40余年努力,使这所初创时不足200名学生的简易学校发展成今天有2万多学生的现代化商业学校,培养学生17万名,活跃于世界各地。但使他魂牵梦绕的是回家乡办学。他到世界各地考察,吸收各国各地的办学经验;他与胞弟生前灯下对坐,谈论最多的也是回故乡办学的种种事宜。他回到阔别40年的故里,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乡办一所大学。如今,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我们迈步在校园里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当我向王先生提起校园里的主干道分别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八个字命名的话题时,王先生讲了令人难忘的一段谈话。他说:勤俭在人生旅途中是一种真功夫——在时间的意义上,勤俭是生命的延续;在经济意义上,勤俭福国利民;就个人言,勤俭可以化凡俗为天才。他认为勤俭是人生的宝典。对于朴实,他说朴实是人生的洗炼,是意志的纯化,不朴实人容易走入虚伪的陷阱,而朴实可以守正,不为浮华动乎心。古今中外一切有作为的人本质上都是朴实的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初创育达商校时,两手空空,十分困难。那时候,他集校长、教师、工友多种角色于一身:刻印讲义、上课、打铃、清扫教室、到很远的地方挑水给师生用,带领工人除草、搬石、挖土、填坑、平地,什么活都干。他靠着自己的勤劳和节俭,克服了初创时的种种困难;与此同时,培养了他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顽强意志。
王先生今年七十有五,虽说是百万富翁,但一直保持着勤俭的作风。在学校里记者听到不少关于王先生衣着朴素,大排档用餐的故事。为创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他不辞辛苦地频频奔波于海峡两岸。整个学校的建设,大到校址的选定,地形的利用,道路的规划,校舍建筑风格的思考,果园苗圃的安排,树木花草的选择;小到学生宿舍里书架、脸盆架、鞋架的摆放,衣橱、台灯的位置,甚至蚊帐挂钩的使用,他都亲自过问,事必躬亲。凡自己能动手干的事,绝不劳烦别人;凡能节约的开支,他绝不乱花一分钱。然而为办学,却不惜重金。为建校他花掉1.4亿元人民币;为提高教学质量,他花巨资从美国购进当时最新的486彩色电脑543部,从日本进口视听语言设备256台,装备了9个电脑教室,4个视听语言教室;建设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体育场馆,漂亮的图书楼,可同译三国语言的国际会议厅,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学生进步奖学金”、“成绩优秀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出国奖学金”……
“学生到学校,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自力’‘更生’的精神。”王广亚先生认为,自力是人生成功的条件之一,能自力的人,不怨天尤人,而能充分发挥自强之力,在与困难搏斗中撞击出生命之花。自力之人,最讲实事求是,从真功夫上入手,日积月累,向目标奋进。“更生”则可以使人从失败中奋起,在成功后获得生生不息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王先生特别重视在学校培养学生“勤俭”、“朴实”的作风,“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刻意以上述八个字命名学校道路的主干线,意即在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