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机关“拖风”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3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机关“拖风”探源
江苏滨海县赵洪平郭会文
所谓“拖风”,是指机关中存在的不负责任、不讲效率、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一件本可以在几十分钟或当天办结的事,在一些机关却要被人为地拖上几天、几个月,甚至久拖不决,不了了之。“拖风”是制约机关廉洁高效运作的主要障碍。
据我们的观察,“拖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胸无大志,作风不实。有些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胸无大志,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上班心思不在工作上,办事能拖则拖。有些人整天沉溺于迎来送往的应酬、天南海北的闲聊中,一些本应及时办的工作却拖而不办。
管理松弛,考核不力。有的机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办事原则、责任主体、办理程序、办结时限、考评办法等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办与不办,办好与办不好,都没有“说法”、没有责任,这就从客观上助长了拖拉作风。
机构重叠,体制不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牵制,难于协调,是长期以来影响机关工作效率的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地方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办理一件很简单的事,往往需要跨越多道门槛。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经办机关之间很容易相互推诿扯皮。有些事情有利可图,相关部门都想插手;有些事情难办,谁也不愿过问,于是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长期得不到解决。
以拖谋私,动机不纯。有些该办、能办也很好办的事情一拖再拖,是因为少数经办者动机不纯,企图以拖谋私。有些人将手中的权力当做谋取私利捞取好处的工具,对前来找他办事的人,不给好处不办事,以拖来逼“买路钱”。
能力欠缺,业务不精。有些机关工作人员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但因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或缺少必要的协调能力,一遇到比较复杂的事情便束手无策,使本可及时办的事拖了下来。
大力整顿机关“拖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已成为机关建设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