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除病根挖穷根——邯郸市中心医院保障农民健康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除病根挖穷根
——邯郸市中心医院保障农民健康的调查
本报记者黄振中
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长期坚持为农民服务,从1946年10月在晋冀鲁豫边区建院起,医护人员的心就紧贴着农民,热心为他们疗伤治病,解除疾苦。如今又完善了一套全方位为农民服务的措施,被乡亲们称为咱庄户人的医院。
尽全力回报父老乡亲
市中心医院建院之初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条件非常艰苦,他们依靠解放军支援的两个卫生包办院。同时请来几个青年农民当护理员。医院驻地肥乡县东北望村的老乡们看见医护人员生活艰苦,除送粮送菜外,还拨出两亩地给医院种菜。两个卫生包和两亩菜地成了医院和农民建立血肉关系的奠基礼,同时也是今天对医护人员进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正因为有了这段特殊的历史,所以医院在几十年的征程中,始终尽全力回报父老乡亲。他们关心农民的故事可写成厚厚的一本书。
一次,一位农村妇女抱着自己仅有3个月的婴儿,闯进了儿科病房。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已极度微弱,生命危在旦夕。小儿内科李筠主任当即诊断婴儿患的是先天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由此导致全身广泛性出血,急需输血治疗。此时,李筠她们面对的不仅是患儿家长只有百元钱的住院和治疗费用,就连医院血库的O型血也刚刚用尽。在患儿生死的关键时刻,李筠向全科医务人员发出了求救的呼喊:“谁是O型血?!”她话音刚落,在场的5个O型血的医务人员纷纷挽起衣袖,要求抽自己的血。当护士长田宵燕、主治医师郑宵玲、住院医师刘秀珍3位同志的鲜血输入患儿的血管后,患儿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患儿母亲的双眼模糊了,她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
在医院的各科室墙上,挂着各色锦旗和匾幅,上面记载着一个个爱民故事。这里有医护人员奋战六天六夜抢救6名食物中毒村民的事迹;有轮流为患儿当临时妈妈的热心护士;有为贫困农村姐妹治病捐款的好大夫……党委副书记韩银福说,农民如同树根,我们医院就是那树上的枝叶,没有树根,哪有树叶!今天我们医疗事业发展了,如同繁茂的枝叶一样,要回报树根。这个比喻很恰当,道出了医护人员的心声。
建设全面为农民服务的体系
这里尽管处处为农民着想,尽管给农民做了许多好事,但是院领导仍不满足,感到为农民服务还缺少保障体系。于是一个由局部扩展到全面的服务体系便逐渐建立起来。
——为了方便农民就诊,能及时找到诊室和检查化验的地方,医院在各个路口悬挂着醒目的导诊灯箱,昼夜亮着,一目了然。人们把它称之为看病的导航灯。此外,还增加了4个导诊小姐,专门为那些眼睛不好和识字不多的农民导诊。她们常搀扶着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进这个诊室出那个药房。病人都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人。
——医生中午不休息,让农民上午看病,当天返家。来市中心医院看病的,70%是农民,他们大都居住在周围的县乡。农民进城难,希望当天来当天回。可是过去医院上午挂号有限额,中午医生又休息,加上等各种检查结果,不少农村病人都要在城里住宿,增加消费。为此,院领导采取多项措施方便病人。除安排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等有经验的大夫出诊外,而且还延长就诊时间,医生中午不休息。要求一般化验当天出结果。现在农民到这里看病,多数是当天进城当天回家,不用掏住宿费了。
——为农民筛选出价格便宜而疗效又显著的药物。使用花钱不多、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检查仪器。农民们进行了比较,到市中心医院看病无论是检查或者取药都较便宜,能省不少钱。据卫生部检查,这里病人的药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详细公布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各个住院病区都贴着一张明细表,一项项公布病人的住院费用,让病人和家属心中有数。农民来钱不易,他们在住院时也是精打细算。医院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让病人早日康复,提前出院,节约费用。1995年这家医院平均住院日是19.7天,现在降到15.1天。卢广业院长说,全方位的服务正在完善,将来还会增加更多的内容。总之要让农民兄弟看病满意、方便、放心。
医疗常下乡扶贫不断线
邯郸市中心医院有个共识,就是帮助农民割断病根,铲除穷根,走上致富之路。他们在医院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向贫困地区支援医疗设备和药物。河北魏县是他们的扶贫点,每年要给这个县送去医疗设备和药物,定期派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县医院坐诊和培训,提高全县的医疗水平。
中心医院19个病区均设有扶贫病房。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民在这里可以得到医疗资助。由于医院经费十分有限,他们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白衣天使们非常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让真正急需帮助的贫困农民能得到及时的医治。
中心医院组织的医疗下乡是高水平的下乡。他们认为,现在缺的不是一般医生,而是缺名医。他们不仅常下乡,而且是组织各科室骨干下乡。前不久,血液病专家、副院长牛春江带着12个科室的医疗骨干到黄粱镇一个贫困村义诊。除妇科和骨科在村委会的屋里外,其余都在场地上给乡亲们看病。全村共有400多人,其中有200多人看了病。他们开出的2000多元的药品全部免费给农民。下乡医疗队在义诊的同时,还同村干部一起规划村卫生室建设,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黄粱梦典故就出自黄粱镇。然而今天黄粱镇人追求健康再也不是梦了。邯郸市中心医院给农民带来的是文明和健康。
邯郸市中心医院被评为三级甲医院,成为河北省文明服务示范医院。目前市中心医院已发展成拥有CT等30多台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有80多名副主任职称以上医生,集医疗、科研、康复等为一体。这一切为他们进一步给农民服务、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医学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同时全院医护人员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提高了他们为市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编后
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令人感动。地县一级医院如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真正为广大农民服务,是一个带方向性的问题。目前,各地医疗下乡的队伍和人数正在逐渐增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下乡的效果和质量,邯郸市中心医院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