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拉希德碑何日归埃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拉希德碑何日归埃及
朱梦魁
古埃及的法老文明瑰丽而神奇。18世纪末,当远征埃及的拿破仑看到埃及的金字塔,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慨叹:“这金字塔已注视我们40个世纪!”尼罗河两岸文明古迹的恢宏与庄严,常令那些不可一世的外族征服者也肃然起敬。据说,当入侵埃及的法军士兵来到使之仰之弥高的神庙和肃穆的法老雕像面前时,纷纷放下武器,拜倒在古埃及人所创造的梦幻般的奇迹的脚下。
当年疲于远征的拿破仑深知,法军不能久留埃及,军事上的胜负只是一时,而知识和艺术的果实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在法兰西的炮舰打开埃及的大门之前,金字塔的名字和传说早已蜚声世界。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以及神庙陵墓里的雕饰彩绘之类的玄妙寓意,却依然是个千古之谜。为此,拿破仑于1798年8月16日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令随军远征的165名青年学者组成“委员会”,成立“开罗学院”,全面收集整理关于埃及的历史、社会、古迹等资料,为以后出版令世人大开眼界的《埃及方志》完成了细致而浩繁的文化奠基。
在法兰西学者们探索古埃及法老文明的活动中,终于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即拉希德碑的发现。1799年,法国军官比尔布谢赫在尼罗河入海口的罗塞塔(现今的拉希德城)发现了一块质地为花岗岩的石碑,通称为拉希德石碑,也译作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大约刻于公元前196年,时值罗马统治埃及的时期。这块石碑上的编年纪事,分别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民间方言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镌刻而成。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破译古埃及法老文明密码的钥匙,是埃及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1801年9月,英国人在埃及打败了拿破仑,法国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学术发现也随之易手。在埃及文物大量流失的浪潮中,埃及古代文明的无价之宝拉希德碑也被劫掠到伦敦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象形文字记录了法老时期的历史沿革与世事变迁。但它却如难以逾越的文字障碍,令多少埃及和外国学者无功而返。在公元5世纪的拜占庭时代,有一个叫霍拉波伦的希腊血统的埃及人编著了《象形文字》一书,直到公元15世纪才得以传世。但该书只是记叙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符号,而并非释读解析象形文字本身。此后,尽管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热衷于埃及学的研究,但因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阻隔,法老文明迷宫的大门依然坚闭如初。
拉希德石碑的发现,给埃及学研究的黑暗隧道投射进一道亮光。一些西方学者竞相研读碑文,并取得进展。1822年,法国的埃及学专家商博良显露出惊人的语言天才,他释读了300多个古埃及象形文字符号,并创立了埃及古文字学。由此,国际间的埃及学研究才得以长足进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研究埃及法老文明的钥匙竟然不在它祖国的掌握之中,而是长期被昔日的“日不落帝国”非法占据!
近年来,在埃及政府努力争取收回流失文物的同时,拉希德城于1995年开始举办纪念拉希德碑发现197年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拉希德碑的名字也因此而扫却岁月的尘封,重现埃及古老文明的历史折光。到1999年,在拉希德碑发现200周年之际,埃及将举办第八届埃及学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500名学者将参加会议,并提交大量的有关著述和论文。为筹备这一国际学术盛事,埃及已三番五次敦促英国归还拉希德石碑。英国外交部人士竟然声称,“由于大英博物馆观者如潮,拉希德碑给英国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所以英国还不准备把它归还埃及。”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拉希德碑已不再是彪炳扩张武功的战利品,而是昭示殖民主义野蛮罪行的铁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