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
张虎生
去年十月下旬,江泽民总书记赴黔考察,专程走访了海拔两千多米的乌蒙山区。他踏着崎岖泥泞的山路,深入一个个民族村寨,走进一座座低矮简陋的农舍,仔细地询问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当了解到这里的父老乡亲尚未跨过温饱线时,心情十分沉重,久久沉默无语。中午草草用餐时,他数度停箸,食不甘味,语重心长地告诫随行人员:我们当干部的一定要把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千万不能“穷在深山无人问”,不要忘记“白云深处”。这掷地有声的叮嘱,发人深省。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就是指不要忘记那些居住在贫困山区的人们,不要忘记扶贫攻坚的重任。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大多数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但是,现在仍有六千多万群众还没有脱贫,他们主要分布在占国土面积百分之五十九的山地高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求的是共同富裕。我们不能因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好了就自满自足,而要时刻想到偏远地区的穷困群众,以自警自励,自觉地肩负起扶贫攻坚的重任,帮助这部分群众实现在本世纪末脱贫的奋斗目标。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就是不要忘记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要密切联系全体人民群众。也就是说,不仅要密切联系比较富裕的群众,更要注意密切联系比较贫困的群众;不仅要联系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的群众,更要注意联系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的群众。当前“白云深处”的群众常常被有些同志所忽视。所以,“不要忘记白云深处”的要求,很有针对性,指出了当前部分同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薄弱环节以及今后工作中应当着力之处。在这方面,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到以“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为座右铭的孔繁森等同志,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就是不要忘记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白云深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要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更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我们的革命事业是从井冈山、乌蒙山、六盘山、太行山等地的“白云深处”迈出胜利进军的步伐的。要夺取今后改革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就必须保持和发扬在“白云深处”酝酿、勃发、发育成熟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果说,老一辈革命者是从“白云深处”走来的,本身就带着“白云深处”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未曾在“白云深处”的风雨雷电中搏击过的后来者说,就更有必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白云深处!”
毋庸讳言,新的形势下,有一部分身处都市深处、高楼深处的干部位高而骄,佚乐而侈,忘记了“白云深处”,淡忘乃至差不多丢掉了党的宗旨和传统。
太行山上一位当了五十年村支书的李峻峰老人,曾发出这样的警世之言:“眼下一些干部嫌贫爱富,最伤老百姓的心。共产党的干部啥时候也得惦记着大多数老百姓,不要一天价往大款大户那里跑。”这个批评,一针见血。的确,现在有的干部忘本轻民,见利忘义,不愿去“白云深处”访贫问苦,到困难企业与职工一道攻关兴业,却热衷于“傍大款”、“走富门”、听恭维、捞实惠;有的不读书看报,不调查研究,胸无全局,却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对上弄虚作假,对下骄横跋扈;有的精神空虚,玩物丧志,摆阔气,讲排场,挥霍老百姓的血汗钱,沉溺于声色犬马。凡此种种,已经成为侵害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蛀蚀共和国大厦的蚁穴,怎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并认真对待呢!
不要忘记“白云深处”,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和力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鞭策,也是对保持党的艰苦奋斗传统的警示。党的宗旨决定了自己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逆境中要艰苦奋斗,在顺境中更要艰苦奋斗。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我们的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法宝。让“不要忘记白云深处”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激励我们永葆革命本色,艰苦奋斗,造福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