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在服务中了解社会在奉献中增长才干——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在服务中了解社会在奉献中增长才干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掠影
“你们的小技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7月16日是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到达重庆南川市鸣玉镇的第一个赶集日。晨曦微露,镇中心转盘处一群身着整齐服装的志愿者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早上8时,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横街当空的醒目标语“科技兴农,支援山区,服务社会”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父老乡亲。法律、教育、科技咨询台前人头攒动,乡亲们或索取资料,或咨询信息,尤其是法律咨询台前人数更多。大学生还深入到人群中,开展问卷调查,与乡亲们亲切交谈,解答了他们不少生活中的疑问,受到了鸣玉镇的一致好评。
7月18日,该校志愿服务队又隆重推出适合当地乡土文化和农民致富需求的大型展板。每个展板长四米,宽两米,设有“与乡亲共话蓝图”、“教育文化”、“法制天地”、“科技兴农”等栏目,内容新颖实用,图案明快自然。展板置于鸣玉镇中心街道处,观看群众络绎不绝。一位农民朋友激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过这么好的宣传,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不但要送孩子上学读书,而且我自己也要学好农业科学文化知识。”
大学生志愿者还根据不同专业合理调配、科学组队,加大志愿服务队的科技含量,深入乡镇企业,开展专题攻关、技术改造等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今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不管是送医下乡,还是送戏下乡,处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虞城县副县长魏云明在看完了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送来的一场演出后激动地说:“河大师生共同为虞城人民送来了科技,送来了文化,送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来了令人振奋的精神食粮,也送来了河大万名师生的一腔真情。”这也代表了农民的心声。
“好几年没响的话匣子终于能唱歌了”
河南师大青年志愿者家电维修小分队自7月7日起,每天迎着朝霞而出,踏着繁星而归,穿梭于学校和各个乡村之间,为农民进行义务家电维修服务。他们深入新乡县各个农村,每天往返数十公里,平均修理电器50余台(件),抽空还给农民讲解电器的保养与使用知识。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但他们仍然加班加点。在林清店村,天很晚了,队员们整理好了工具准备返校时,一位老大爷说家里有台洗衣机要修一下,尽管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同学们二话没说,就跟着老大爷去了。在前河头村服务那天,天黑了,又有一位大嫂送来电视机修理,他们便留下了她的住址姓名,第二天上午派人把修好的电视机送了过去。
人民群众的感情是真挚淳朴的。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劳动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和赞扬,农民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们表示谢意。
“多亏大学生来帮忙”
7月的丹凤,骄阳似火。由西北农业大学4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三下乡”科技兴农服务队,带着一顶顶绣着志愿者标志和“西农”字样的小红帽,活跃在陕西省丹凤县下属乡镇的14个村庄,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服务活动。半个多月来,先后举办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28期,内容涉及果树栽培与管理、食用菌培育及养殖技术等,听课农民达800多人次。
在办好培训班的同时,西农大学生志愿者还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和果园现场讲解示范,为农民作技术指导。西三塬村几片桃林得了天牛虫病,果农发现后束手无策,志愿者及时赶到,迅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桃林没受到天牛虫病的侵袭,避免了一场损失。果农感激地说:“多亏大学生来帮忙,否则这片桃林就完了。”
“把知识献给老区人民”
为了让山区人民学好文化,尽快脱贫致富,岳阳师专青年志愿者扫盲团230名大学生在副校长陈建民的带领下,于7月10日来到河南岳阳市平江县27个乡镇的偏僻山村,开展扫盲活动。
初来驻点村,摆在扫盲团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组织生源。当时正值“双抢”高峰期,家家户户忙得团团转,谁也不愿意搁下农事接受扫盲教育。怎么办?扫盲团二话没说,作出了跟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决定,他们住进村民家里。扫地担水,洗碗做饭,下田插秧,事事干得细心认真。农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觉得这些大学生既可亲又可信,是自己的“贴心人”。很快,一些村民陆续报名了。
同学们办起了夜校,并按文盲的层次将农民分成几个班,分班授课。在课程设计上,同学们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设置了识字、农业技术知识、疾病预防、科学养猪、家禽高效饲养法和经济作物种植法等基本课程。还选授一些怎样使用化肥、农药,怎样正确用电等知识。把学文化跟直接的生产劳动联系起来,起到了既脱盲又脱贫的双层效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授课时,同学们注意趣味教学,力求形象生动。了解到一些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差,识字困难,大家又集思广益,熬通宵把1500个简易汉字编成一首首顺口溜。这一招果然奏效,农民们信心倍增,刚上完一周课,便迫不及待试着给亲朋好友写信报喜。
12天的扫盲时间短如火花一闪,但扫盲团给革命老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喜人变化。它不仅大大优化了民风,而且在群众中倡导了一种自我学习、追求文化的新观念,让文明新风灌满了偏僻的山村。
(王松山魏树旺刘可为李立宁邓勇)(附图片)
左图为东北林业大学师生组成的文化下乡小分队在黑龙江安达市农村演出。
陈凯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