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绿海如涛话平壤——访朝散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绿海如涛话平壤
——访朝散记之二
人民日报代表团
平壤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平壤是一座宏伟的城市。平壤是一座崭新的城市。这三句话也许可以用来概括对平壤都市景观的印象。
平壤市坐落于丘陵地区,丘坡陵顶,绿海如涛,大同江横穿其中,一川碧水,使城市更添一种灵气。在城市的重要干道,两侧浓荫如盖,在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周围,大都有精心设计的广场,花圃草坪,喷泉雕像,错落有致地结合在一起。与亚洲许多城市相比,平壤的城市环境质量堪称一流。
平壤有许多宏伟的公共建筑,仅举几例:
坐落在大同江心绫罗岛上的“五一”体育场是一座造型独特、给人深刻印象的建筑,体育场的16个穹顶结构外看如降落伞,内观又如16枚花瓣簇芯。“五一”体育场占地40万平方米,场内有15万个观众座位,其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据介绍,该体育场的设计曾获得瑞士国际发明博览会的一等奖。
平壤市的人民大学习堂是朝鲜的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习堂采用传统建筑风格建造,绿瓦红墙,尖顶飞檐。人民大学习堂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可藏书3000万册,馆内设有15个大型阅览室,还有出借音像制品的专门教室。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全民知识分子化的口号,投巨资建成了这座宏伟建筑。代表团在阅览室采访了一位金策工业大学的六年级学生,他正在赶写副博士论文,每天都来这里。他说,他需要的书都可以借到。
平壤市的住宅建设也给人以深刻印象。在统一大街、光复大街等主要街道两侧,二三十层的住宅鳞次栉比。在参观途中,朝鲜同志常常指指点点:这座楼是教师的专用楼,那座楼是科学家的专用楼……夜晚,从外地进入平壤,遥望楼群的万家灯火,如满天星斗,蔚为壮观。我们向《劳动新闻》的同行了解了一下他们的住房情况,据介绍,在《劳动新闻》,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一般可分到二居室的住房,有一定工作经历的职工可分到3室1厅,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看来,平壤市的住房问题还是解决得不错。
平壤城市交通并不拥堵,但在上下班时间,排队候车的人很多,有时队排得很长。人们排队时秩序井然,从未见到一拥而上的情景。平壤街头似乎没设立垃圾桶,但不见乱扔的废弃物,街道相当整洁,这些都反映了平壤市民良好的文明素养。
在参观平壤的幼儿园和少年宫时,感到朝鲜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美育教育抓得很紧,颇有章法。平壤市少年宫气势宏大,每天可容5000名少年儿童参加活动。少年宫内设有舞蹈、乐器演奏、录像、绘画、书法等各种专门文艺训练班,孩子们一招一式,悉入法度。少年宫内的专场文艺演出颇受欢迎,一位观光客作出“叹为观止”的评价。7月27日是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日晚,平壤市民汇聚金日成广场。歌声一起,5万多人翩翩起舞,欢快自然,景象动人,这既反映了朝鲜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朝鲜青少年教育的另一特点是集体活动多。在平壤的许多革命历史纪念场馆,时可见到成队的少年儿童。在平壤的街头,也常有一队队的孩子们去参加游泳等活动。朝鲜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中,集体意识被置于极重要的地位。
在4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中,平壤市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战后,勤劳的朝鲜人民在一片废墟之上建起了崭新美丽的新平壤。当年,郭沫若同志曾以“火中凤凰”赞誉新平壤的宏丽,如今,火中凤凰已出落得更加美丽。(附图片)
图为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朝鲜首都平壤市“五一”体育场,外形如一巨大的降落伞。本报记者任维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