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农业“三高”:引智是法宝——山东蔬、渔、果业靠开放引进夺“金牌”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业“三高”:引智是法宝
——山东蔬、渔、果业靠开放引进夺“金牌”纪事
马成广赵甲海
近些年,农业大省山东下大力气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引进国外智力武装和改造农业,既使粮食生产获得稳定发展,又使蔬菜、水产、果品、油料、畜牧业生产如虎添翼。最近,笔者就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最多、“三高”效果最明显的蔬菜、水产、林果业进行了采访,所见所闻,着实令人振奋。
建成全国“大菜园”
国外智力的引进、推广和创新是山东成为全国“大菜园”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是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70年代末山东省在农业部的安排下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首先在蔬菜种植上试验应用。到80年代初,这项技术已成为全省的重点推广项目,蔬菜生产获得较快发展。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山东陆续出现弓棚、大棚等各种形式的蔬菜保护地栽培。目前,全省蔬菜保护地面积已达230万亩,建成各类蔬菜大棚120万个,面积达90万亩。其中冬暖大棚达40万亩。笔者沿胶济线看到,地膜覆盖技术已在各种作物的栽培上广泛应用,特别是鲁中一带,铁路两旁的蔬菜大棚接臂相连不见边,绵延数十里不露黄土地。
其次是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如从日本引进的牛蒡,从欧洲引进的西芹、绿菜花、荷兰豆等,使山东省稀有蔬菜生产形成相当的规模。据统计,目前全省培育审定的蔬菜品种30多个,引进国外品种20多个,外省品种40多个,全省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儿常年上市的蔬菜品种有120多个,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真正成了“卖全国、买全国”的全国最大蔬菜交易中心、价格平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目前,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629万亩,产菜5519万吨,居全国第一。
加快建设“海上山东”
拥有3100多公里海岸线和2000多万亩浅海滩涂的山东省,在加快建设“海上山东”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推动渔业生产由“捕捞”型向“农牧”型转变。
引进坚持高起点、高附加值。1984年,山东东部沿海部分县市派人去日本学习被称做“海底黄金”的海珍品鲍鱼的育苗和工厂化养成技术获得很大成功。长岛水产养殖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回国后,建成全国第一座鲍鱼育苗养成基地——烟台市海珍品育苗增殖中心,实现了我国鲍鱼育苗、养成“零”的突破。1987年他们在1000平方米的大面积鲍鱼育苗中,育出平均壳长2厘米的鲍鱼苗780万头,达到每平方米面积出苗7800头的高水平。经专家鉴定,突破了国内外最高水平,获得国家“星火计划奖”。
据统计,到1996年底,山东全省已发展工厂化养鲍17万平方米,加上潮间带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等,全省鲍鱼总存养量达4亿头、产量达1400吨,产值达6亿元。
东部沿海各县市还派员去日本、韩国等国家学习对虾、牙鲆、真鲷等海珍品和名贵鱼类的养殖技术,并引进了美国虾贻贝、太平洋牡蛎、日本裙等新品种,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仅烟台市,1996年虾贻贝保苗量达到1.3亿粒,扇贝产量达40多万吨,海产品总产值达34亿元。
引进坚持实用、奏效、针对性强。黄河入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海水无污染,东营市选择了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很适宜本地发展、经济效益又可观的“天下第一鲜”文蛤和优质饵料沙蚕作为突破口,聘请日本著名水产养殖专家就文蛤、沙蚕的人工孵化技术进行指导,并获得成功。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黄河三角洲的滩涂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层次、全方位地引进国外智力,使山东水产业充满活力,连年丰收。去年产量达586万吨,居全国第一。
引智使“果品之乡”重振雄风
以烟台苹果为代表的山东果品生产,近十年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引进国外智力的步伐,顺利地跃出低谷。到1996年,山东果树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万亩,干鲜果品产量超过1000万吨,居全国第一。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是我国栽培苹果、鲜梨、大樱桃、欧洲李子、酿酒葡萄的理想之地,素有“果品之乡”的美称。这里所产的优质苹果,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驰名中外。可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仍沿袭传统品种、传统栽培技术和产后处理方式的烟台苹果,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生产一度跌入低谷。80年代中期以后,烟台地区领导面对严峻的形势,制定了以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为契机的总体发展战略,对烟台苹果进行全面的改造。这一着棋走得很灵,没用几年,烟台的果品产量和质量迅速得到大幅度提高。到1996年,烟台苹果栽培面积达425万亩,产量达190万吨,产值25亿元,分别是1985年的3.17倍、3.5倍、10.3倍,烟台苹果重振雄风。
烟台市自1985年以来,从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全方位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先后从美、日、加、意等国家引进红富士、乔纳金等优良新品种(品系)100多个及苹果砧木等。对其中适宜于烟台环境的3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了快速繁育。从1987年到1994年,烟台共改造老果园105万亩,增加收入14.7亿元。
引进花果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烟台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日本的果实套袋技术,使果实着色鲜艳,质量提高,仅此一项,就增加纯收入12亿多元;引进国外微喷技术,提高灌溉质量,节约了大量投资和用水;引进国外先进的果品产后处理技术,提高了果品的出口竞争力。目前,烟台已建成了34座果品恒温库,引进果品洗果分级包装生产线11条,果品出口由1985年的1000多吨,提高到1996年的10万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