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矿井排头兵——山东兴隆庄煤矿科技兴矿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2版(经济)
专栏:

  矿井排头兵
——山东兴隆庄煤矿科技兴矿纪事
张振岭
当人类钟情于科技的时候,科技也给人类慷慨的回报。山东兖州矿业公司兴隆庄煤矿将科技作为腾飞的支点,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这个煤矿的各项指标已连续4年雄踞全国同类矿井榜首,连续两年被煤炭部命名为部级高产高效矿井。
兴隆庄煤矿的职工们知道,“中国矿井排头兵”的荣誉来之不易,它饱含着职工们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多少心血。科技兴矿,兴隆庄人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
科技成果青睐智慧、勤奋和勇气,走科技兴矿之路,就不能吃现成饭,而是要勇于创新,勇于自我突破。兴隆庄煤矿处在第四系含水层下,出于安全考虑,原设计留有80米高的防水煤柱,呆滞煤总量达8000多万吨,这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一般做法。但8000多万吨煤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此搁置是国家资源的巨大损失,而如果开采,则会有很大的风险。兴隆庄煤矿的技术人员不畏艰难,在保证矿井安全的条件下努力进行提高开采上限、缩小防水煤柱的探索和试验,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将80米高的防水煤柱缩小到53米,解放呆滞煤量2000多万吨,挽回资源损失价值740多万元,延长矿井寿命4年以上。煤炭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认为,这项成果的技术创新在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他们推广洁净煤技术后,每年要排放20多万吨煤泥,由于煤泥发热量低、用途不广、运输困难,经常影响洗煤厂和矿井的安全生产,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和浙江大学联合,成功地解决了煤泥发电的技术难关,并投资3000万元建造了全国第一座煤泥发电厂,每年可消化煤泥12万吨,发电7000万度。
再完美的科技规划如果不付诸实施,也是一纸空文;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被煤矿的科技人员掌握,也无法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兴隆庄煤矿先后进行的无煤柱开采、通风系统改造、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等8个方面38个项目的科技攻关,无一不凝聚着兴隆庄煤矿科技人员的智慧。例如无煤柱开采技术,改革了巷道布置方式,变顺向重叠直接切割为煤岩巷直交直线切割,每年可少掘巷道12000米,节约生产投入3600万元,大大提高了单产水平和原煤生产效率。
“勿以善小而不为”,科技进步成为每一名职工的自觉行动。一项项科技改革的建议书和设计方案就这样被送到煤矿领导的办公桌上:皮带机的运转速度每秒提高0.5米就大大提高了运量;治理矿井的噪音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减少了矿井的安全隐患;矿井延伸工程设计方案经过改进,就节约资金数千万元。如此积土成山,积少成多,既节约了资金,又增加了效益,而且提高了煤矿的整体素质。兴隆庄煤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1.7%,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和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将科技作为效益增长的支点,兴隆庄煤矿从中尝到了甜头。1993年起,兴隆庄煤矿平均年产原煤370.6万吨,最高年产量达到420.4万吨,超过煤矿设计能力的40%。截至今年6月底,已连续安全生产2519天,达到了国际上工矿井安全生产的先进水平,他们的精煤产品连续两年保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