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董公七十——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人物画廊

  董公七十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侧记
肖瑞
七十年丰富人生,五十载孜孜探索,当董辅礽携着厚重的成果和阅历迈入古稀之年的时候,前辈、同辈、晚辈们如潮的掌声和赞誉紧紧簇拥着他。
在气氛诚挚热烈的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董辅礽频频拱手。他说:“我又感动,又不安,承受不起啊!”
在群星闪烁的中国经济学界,论学识、资历,董辅礽堪称泰斗。他有过飘摇动荡的童年,出生入死的青年,惶惑无奈的中年,不仅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更体味了经济学在中国的沧桑荣辱。他说,若不是赶上改革开放,他不想再研究经济了。言语之间,几多苦涩与无奈。在不正常的年代,经济学既无地位,更难有风骨。如董老所言,中国的经济学家不乏有头脑、善思考者,苦恼的是不能去碰那些敏感的现实问题,便只好用抽象的理论“影射”现实问题,使人读来如“雾里看花”。
不能直说,就曲里拐弯地说,不能说,就缄口不言。董辅礽治学几十年,最鄙视“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他的思路观点是一贯的,与他共事多年的经济学界前辈于光远先生感慨道:“老董从不见风使舵、随声附和。”中国体改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说,董老师从不说空话、套话,不打官腔,直来直去,难能可贵。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谦言自己“生也晚,学也晚,识董公也晚”,但董公学问深、德性高、理性强、人缘好,令他由衷敬重。
经济学界的同仁们有感于董公的正气、锐气、骨气,称其“治学敢为天下先,育人甘作铺路石”,堪称学者楷模。在研讨会上,大家不禁回忆董公50年学术生涯中的“亮点”:
1978年以前,董辅礽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和国民收入问题,其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关注,被冠以“董氏再生产模型”;
1979年,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所有制形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后,董辅礽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实行“政企分离”、“政社分离”,改革国家所有制的建议;
1985年,董辅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的混合经济;
90年代初,董辅礽提出按功能分类改革国有企业的建设性构想。
董老先后出版了十多部学术专著,指导了田源、辜胜阻等30多位博士生。他曾于1984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并于同年被法国政府授予军官级学术勋章。
董辅礽永远是率真、谦逊的。他始终认为,他的一点成就,只是在大好形势下做了一点“小事情”。有人说,在中国搞经济学要坐得“冷板凳”、“热板凳”、“硬板凳”,董辅礽各种“板凳”都坐过,不过他认为,作为经济学家,赶上这个好时代,生活在这块沃土上,是幸福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