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关注标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记者手记

  关注标语
本报记者冉永平
经常出差,养成一个习惯:关注标语。时间一久,渐渐发现,别看每条标语只几个字或十几个字,细细琢磨起来,其中大有文章。
如果你是路过某地,或时间不允许你做深入调查,那么要了解这个地方情况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研究一下随处可见的标语。
比如,一个地方的标语大多是:“治穷先治愚”、“文盲可耻,扫盲光荣”之类,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十有八九还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可能是“脱贫”;如果一个地方的标语已上升到:“要想富先修路”,那么这个地方可能已经走出了困境,这里人们的观念、意识至少已开始“外向”了;而一旦一个地方随处出现“来某某地投资是您明智的选择”、“您赚钱,我发展”这一级别的标语,那么,这个地方的开放型、外向型可能已经不仅仅是意识,而是付诸行动了。此地的经济恐怕离插翅腾飞之日不远了。
有趣的是,标语除传递正面信息以外,有时还能透露出相反的信息。有一次,笔者到江西某地采访,发现每隔十米八米就是一条“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之类的标语。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此地一度路面的治安状况欠佳。无独有偶,四川某地道路乱设卡乱收费比较严重,我从那里经过时却发现,铺天盖地是“严禁在国道省道乱设卡乱收费”的标语。于是,我又长了见识:标语有时是可以反着看的。不过,这类标语也倒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与前一种标语比,似乎更有实用价值。一来对违法违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二来提醒人们警惕、监督。与闹市区的标语“小心扒手”异曲同工。
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标语也有。前一段时间,我到四川省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地区采访,在一个既不通公路也不通电,更不通电话的只有大约十来户人家的小村镇,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普天同庆香港回归”的大红标语。虽然那字写得歪歪扭扭,也不规范,但却最好地体现了标语的内容:“普天同庆”。连那么边远,甚至没有现代文明痕迹的地区都能赶上时代的脉搏,不能不令人激动。
常听人们传言,某某地由于交通、通信落后,当地人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通过这条标语,我开始怀疑,这类说法可能已是故事。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旅游、经济往来的增加,与世隔绝的地方虽不能说没有,至少也是越来越少了,而且不一定事事都与世隔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