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春风度海埂——全国足球甲A集训评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春风度海埂
——全国足球甲A集训评估
本报记者汪大昭
封闭——一种好像与时代特征格格不入的方式被中国足协拿来,实施于1997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春训之中。由此,引起足球界内外的纷纭议论和不同反响。
封闭不是目的
早在去年初夏,中国足协便已着手筹划如何以春训为新的起点,强化足球训练。封闭式集训的方案几经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后,在广州会议上出台。岂料,国家队在年底亚洲杯赛上受挫,又为甲级队封闭式集训增添了新的背景。
当12支甲A球队和国家队队员们来到昆明海埂训练基地时,摆在面前的是11条触犯不得的纪律规定和近乎残酷的训练计划。即使是有备而来的队伍,对此也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前后总共35天,基地如同营地,近300名球员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封闭区里周而复始地跑,日复一日地踢,正月初一免出早操成了仅有的放松。他们必须完成每天长达万米的耐力跑,必须做到每天三练,不少于四五个小时,必须按时作息,不得外出。对于这种“苦行僧”式的集训生活,球员们大都有从不适应到逐渐习惯的过程,而一开始就持赞成态度的倒是教练员。北京国安队主教练金志扬说,封闭式训练使教练员得以集中精力考虑训练安排,不像过去那样,夜里两点一听队员宿舍门响,几个教练都探出头,看看又是谁往外溜。
就像中国足协规定运动员必须通过体能测试才能上场比赛一样,封闭式集训似乎又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大家都能自觉苦练,就没必要采取强制措施了。现在,12分钟跑大部分人能过关,而敬业精神可能大部分人不过关”,34岁的大连万达队老将石磊说得很实在。天津三星队守门员施连志从1982年起,年年要来海埂参加春训,直到今年才真正感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收获。国家队队长范志毅说:“封闭式训练的确很苦,但是,我们已经二十七八岁了,时间非常宝贵,要让人们看到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咬咬牙,挺过来,回首自己的付出,就会有另一番体味。生于体育世家的大连万达队队长徐弘承认,十年来海埂,今年是训练和管理最严格的一次。父母过去打排球,常讲训练就得三从一大。运动员参与了足球改革,是受益者,可水平上不去,也会影响足球改革。
听了球员们的述说,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以过来人的体会,再一次告诫绿茵场上的年轻人,封闭式训练就是要通过强制手段培养良好的习惯。不然,永远无暇解决技不如人的问题。所有登上体育运动高峰的成功者,没有不讲精神力量的。要不断在挑战中战胜自我,要吃苦也必然有所牺牲,这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自信心、凝聚力——照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的说法,这六个字本是今年封闭式春训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春训的收获。
万米不是终点
一天一个万米跑,听起来怪吓人的,足协却动了真格的,专门派出督察人员“紧逼盯人”。算起来,加上技术和战术训练中的跑动距离,每天不下15000米。其实,强化体能训练只是万米跑的目的之一,而非全部,真正的意义仍在于提高球员自觉训练的意识。
来自韩国的延边现代队主教练崔殷泽带队练了几天,一度感觉不妙,球员敬业态度之差出他所料。而当球员们坚持练下去后,这位韩国足坛老资格的名教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他低估了中国球员的潜力。崔殷泽对麾下这支队伍的信心大增。
看来,关键还在于敢不敢严格要求。足球界呼唤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久矣,然而,许多事情并非“呼唤”所能奏效。清除沉积多年的懒散恶习,中国足协使出了法规约束、经济处罚和思想教育三管齐下的解数,到头来,竟是球员们动起真格的。记者见到好几支队伍收兵后,北京国安队还在练射门。该队平均每天训练近五小时,时间之长居甲A之首。大连万达队石磊因鞋不合适,赤脚跑完万米。上海申花队队长成耀东训练中伤了左脚,一瘸一拐,半走半跑坚持到终点,第二天缠上绷带又要出操。
国家队的体能“困难户”彭伟国为难地找到主教练戚务生,“我怎么办?”在足协的硬性规定面前,这位国家队主力前卫只有自己寻找答案。几天之后,彭伟国再次请戚务生帮忙,这次提出的问题是“我怎么练?”
苛刻的训练规定是否符合科学,中国足球早该结束这种属于ABC一类的争论。科学训练从来包括苦练与巧练两要素,缺一不可,现在最需要的是实践。体能测试的结果作出了解释。甲A各队12分钟跑有50人超过了3300米,往年测试时的“悲壮”情景已不多见。袁伟民说,体能是职业运动员起码的条件,也是职业运动员自己应当解决的问题。今天吃下这份苦,今后才有可能不用再花这么大气力练体能。
封闭式集训也好,万米长跑也好,一切不过是开始,袁伟民称“只是一小步”。吃得苦中苦,足球才会生出腾飞的羽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