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壮美吴淞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2版(副刊)
专栏:

  壮美吴淞口
杨均
从外地乘船到上海,首先见到的是日夜守卫在她身旁的“吴淞口”。
在船上凭栏远眺,吴淞口东瞰沧海,西瞻宝山,南枕吴淞镇,天际隐隐一现的是长兴岛、石头沙、横沙岛和崇明岛。暮色时分,晚霞与海鸟齐飞,巨轮共雪涛一色,这般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胸襟为之开阔。
“吴淞口”是由海路进入上海的咽喉,每天航行进入此地的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的船只络绎不绝,蔚为壮观。成群的白色海鸥,拍扇着双翼,在粼粼的波光中翩翩戏水,发出“哑——哑”的喧闹声。云游水动,光浮影掠,你正出神呢,又见巍峨的信号塔耸立江畔,航标灯一闪一闪,向过往的船只神秘地眨着眼睛。如果你注意一下海面,还会发现在波涛滚滚、水天相连的波峰上,出现了一种奇异而有趣的现象:一条清晰的横线,疆界分明,真可谓“惊涛一线涌当头”,“沙带横斜界浊流”啊!原来,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的汇合处,那黄浦江从市区带来的污水、长江带来的黄泥水与东海的蓝色海潮在这里汇成了有名的“三夹水”,好似三条飞龙搅成一团,水势汹涌,浩瀚无边。
在吴淞口,除了饱览祖国的秀丽山河,更可以了解在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远近闻名的吴淞镇,从前是个半渔半农的小村落,叫胡苍镇,因是海口要道,旧时驻扎了一支“吴淞营”军队,在这里搜捕贼寇、盘查夹带,与上海税关相联络,进出商船、渔船一律在此挂号检验。居民叫顺了口,胡苍镇也就变成了吴淞镇,随着港口贸易的繁荣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华的大市镇。鸦片战争时,驻守吴淞炮台的名将陈化成,指挥全体将士,众志一心,给来犯的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侵略者为了报复,把吴淞镇炸得一片瓦砾。以后又屡遭战火,到解放前夕,吴淞镇已是满目疮痍,萧条破败。解放后,这颗明珠才得以拭去蒙尘,大放异彩。
新中国赋予吴淞口以新的生机:过去“夜沉渔火断,霜冷雁声稀”的地方,而今却“夹江樯桅连云天,长鸣一声飞舸来”。新修的通衢大道车水马龙;漂亮的住宅拔地而起,美丽的海滨公园人影绰绰,歌声悠扬;全国闻名的“宝钢”也逐步成为了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当夜幕降临时,冲腾的焰火在苍穹上投下瑰丽的色彩,歌颂着新中国四十八年来的丰功伟绩。而威武的海军舰艇,则在这座水上门户呈现出雄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