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东部的转变之七从“先发效应”到“体制优势”——东部沿海努力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0
第1版(要闻)
专栏: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实践篇

  东部的转变之七
从“先发效应”到“体制优势”
——东部沿海努力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本报记者刘磊赵相如
走东部,看市场,人们不断向记者诉说着经济秩序从混乱到有序、从误区步入坦途的“蜕变”。这标志着东部沿海的经济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也开始走向成熟。
来自市场的教育
温州人的第二次创业吸引了我们。七十年代末,温州人突破计划经济的樊笼,纷纷建工厂,闯市场,一时间,“家家办工厂,户户闻机声”。
然而,市场如同一把“双刃剑”,激活了温州人蕴藏的活力,但也如打开盖子的“潘多拉魔盒”,使初闯市场的一些温州人为追求利润不惜仿冒外地名牌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令各地闻“温州”而色变。
痛定思痛。无情的现实教育了温州人:靠假冒伪劣在市场上“乱中取胜”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老老实实按市场法则办事,才是经济发展之正道,于是,从一九九三年起,温州提出“质量立市”的响亮口号,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创业”。
四年过去了,温州货的质量已是今非昔比,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并且有三十多个企业通过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第二次创业”,温州经济走出了原始积累阶段,也从混沌无序中走了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温州人真正聪明的地方,在于坚持了市场经济的方向,勇于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在西方历史上,曾有一个从古典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的长达数百年的演进过程,整个西方社会都在这一漫长的演进中经历了强烈的阵痛。在我国,东部许多地区也和温州一样经历了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的过程。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不重视质量,不遵守市场规则的企业被无情地淘汰,而一大批企业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告别“小作坊”,成为大集团,撑起了整个东部经济的大厦。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经济秩序混乱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扭转。海南的倒卖汽车案、部分沿海地区的走私风潮、晋江假药案等,都曾轰动一时,这些地区也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这些地区怎么样呢?
记者来到海南这个最大的经济特区,该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一个经济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政府机构精简高效的市场经济环境已初步形成,并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大公司来到海南投资创业。
福建省晋江市,近年来靠“质量立市”再度崛起,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此外如证券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陌生到适应、从发展到规范的过程。
走出“诸侯经济”
作为经济型轿车的夏利车,一直很受各地出租车市场的青睐。然而,从一九九五年起,一些城市相继出台政策,限制经济型轿车的使用,而鼓励使用本地产轿车。市场的骤然变化,让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措手不及。
与此相类似,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先行一步的东部,对于地方保护而引起的无序竞争都有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几年前由“蚕茧大战”而引发的“丝绸大战”中,各企业在出口中竞相压价,使曾是我国出口商品“王牌”的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身价一落千丈。在国内,丝绸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大批蚕农弃蚕毁桑。此番深入当年蚕茧大战“主战场”的江浙地区采访,看到当地丝绸业至今仍元气未复。“混战无赢家”,采访中,记者听到业内人士几乎是众口一词。
市场留给人们教训,也留给人们智慧。在胶东半岛,曾有过以争夺蔬菜出口市场为目的的“芋头大战”、“青刀豆大战”。在“主战场”之一的莱阳市,一个名为“农产联”的组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一九九五年成立了,到今天已有二十四个县市的数十家企业加入。“农产联”对内协调原料收购价格,对外统一出口报价,使愈演愈烈的大战偃旗息鼓,也使众多企业在有序竞争中健康成长。
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区域经济都是以一县一市进行布局,这样往往形成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彼此间争能源、争原材料、争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也好,竞争也好,靠旧方式、旧手段,就不能走出旧机制的“怪圈”,只能靠深化改革,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通过市场竞争来约束市场行为。
东部沿海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拆除篱笆墙,推倒土围子,走大市场之路。
(下转第二版)
近年来,绍兴纺织业便是由于大胆开放市场,引“狼”入室,才闯出一片新天地。1988年,纺织大县浙江绍兴县兴办了面料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本意是想使本地产品有个便利的销售渠道。孰料市场建起来后,反而使外地质优价低的面料长驱直入。绍兴产品却因档次低而卖不出去,就连当地服装企业也弃本地面料而选用外地产品。
“狼来了”,绍兴人惊呼。
这时,许多人提出不能干“引狼入室”的傻事,要求关闭轻纺城。然而绍兴县政府不为所动,对纺织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短短几年,1.2万多台先进的无梭织机落户绍兴,使其技术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在全国纺织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脱胎换骨后的绍兴纺织业却是一派生机勃勃,去年实现利税2.2亿元。
开放,虽可能带来一时的“阵痛”,但最终必将迎来风光无限。
合理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将是真正的优势
搞市场经济,投资者的信心很重要。这种信心从何而来?从良好的投资环境中来。
“深圳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框架,这将是深圳未来的优势所在。”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的一席话,道出了深圳人的自信。
几年来,深圳共通过60多项地方性法规,其中,有关经济的占了76%。目前,一个以民商法和经济法为主干,以社会法和行政法为辅的特区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正为该地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在整个东部地区,近年来也都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强了立法工作。据统计,全国各省、市、区报送全国人大备案的经济类地方性法规,1993年至1996年有1265件,其中2/3是由东部地区制定的。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不法经济行为,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山东省各级法院和检察院都将查处经济案件作为工作重点,1996年全省法院共审结经济纠纷案件19.9万件,审结经济犯罪大案1909件。而各级检察院则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深入到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出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共查办各类经济犯罪大案3800多件。
法律是市场秩序的“保护神”,政府部门则承担着严格执法、宏观调控、服务市场的重要责任。政府的这种角色转换,与市场经济的成败得失,息息相关。福建省石狮市的经历颇有代表性。改革开放初始,石狮逐步走出了“统得过死,管得过细”的管理模式,当时的思路是以“无为代有为”,放手让部分企业到商海中去自由搏击,“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倒闭我同情”成了当时的一句通行语。政府行为的弱化,使经济吞咽了无序发展造就的苦果。在8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提及石狮货,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把它与“价廉质次”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中并不存在要不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只存在着政府如何管,管什么的问题。”痛定思痛,石狮再一次调整了发展思路,政府因势利导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给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投资导向。原先单靠个别小企业无法做到或是做不好的事,政府作为中介加以联合,使之形成真正的大市场格局,培育出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并且以其独特的“国产小洋货”风格而行销大江南北。石狮,也从80年代的一个小镇一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17位。
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人人关心的大事。一些在计划经济年代不为人们所重视的事情,如今已成为政府会议、街谈巷议、家庭餐桌上的共同话题。
传销活动连着你、我、他,非法多层次传销,则属严厉查处的对象。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全国工商部门与有关单位配合,查处几百起,涉及近10万人,光江苏就查处60多起,涉及3.5万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反不正当竞争也日渐被提上日程。近几年来,全国查处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3万余件。在东部,禁止市场仿冒、保护知名商标;禁止商业贿赂,净化市场环境;禁止虚假宣传、禁止侵害商业秘密、禁止不正当有奖销售……这些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进行。
今年,是全国性的公平交易执法年。在执法中,广东已取缔了双坑旧摩托车非法交易市场,天津把打击伪冒走私作为重点,江苏以清理文化垃圾为重点,上海要完善“红盾行动”,保护消费者利益……
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已获得丰厚的“先发效应”,这种“先发效应”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一步,同时也体现在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一个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正在形成。随着东部地区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弱化,这种“体制优势”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将成为东部地区再次腾飞的支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