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勿忘当年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勿忘当年英雄
张东黎
一位思想家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孱弱的民族,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平庸的时代;尊崇自己的英雄,就是尊崇自己的民族,尊崇自己的事业。我想补充的是,尊崇英雄就要记住英雄。由此想起一件往事。
前年,英雄王杰的母亲患了癌症,想去王杰的妹妹王爱武身边住一段时间,王爱武的爱人张术云去接岳母。在西北一个偏远的三等小站上,他扶着身患重病的岳母,敲开了售票室的门:“同志,这位是王杰的母亲,身患重病,要乘车去山东,麻烦您卖给两张卧铺票吧。”年轻的女售票员问:“王杰?哪个王杰?这里连硬座都没有,还要卧铺?”张术云并没在意她的嘲笑,继续对她说:“同志,王杰就是和雷锋并列的那个王杰呀,你没听说过一首歌吗?王杰的歌我们唱,王杰的枪我们扛……”售票员未等听完便笑起来,她知道唱《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歌手王杰,但不知道还有一首歌叫“王杰的歌我们唱,王杰的枪我们扛”。这时,一位少校军官听到王杰的名字敏感地回过头来,问明了情况,叫来了车站的负责同志,共同把英雄的母亲送上了车。
此事让人感慨:王杰,这位在共和国历史上几乎与雷锋齐名的时代英雄,竟然还有人从未听说过。本单位一位二十多岁的女青年也承认自己从未听说过王杰。由王杰,我又问起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董存瑞、张思德、安业民、杜凤瑞、蔡永祥、欧阳海等一大批人们所熟知的英雄模范人物,除了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几位外,其他还是一概不知。
这种现象让人难以平静。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王杰在内的英烈模范,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曾经广为传颂。随便提一个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心中涌起一股浩然正气,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英模已在一些人的心中消失了,甚至压根儿就没存在过。相反,那些经常在媒体上出头露面的歌星、影星,却成了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据报道,北京市近万名小学生在回答自己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时,百分之二十点五想当明星。当明星并不坏,当明星照样能作大的贡献,问题是,在不知道英雄、不尊崇英雄的状况下把明星当作偶像,这种价值取向,会给下一代造成什么影响?
平心而论,时代毕竟不同了,只要不损人利己和违法乱纪,每人都有决定自己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需要人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不强,全国还有五千多万农村人口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困难重重,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出于个人素质提高和道德完善的需要,英雄模范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但不能丢,而且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人们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近几年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加大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新时期的英雄模范,例如孔繁森、徐洪刚、李国安、徐虎、李素丽……已广为人知。与此同时,也应当加强对过去那些著名的、曾产生很大影响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们补上中国革命群英谱这一课,让英雄们的光辉形象从小在他们心中扎根;对社会来讲,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栏等形式广为宣传,让英雄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生根、开花、结果。
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英雄画廊,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魂魄和脊骨。大力宣传学习英雄模范,是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创造新的时代业绩的重要途径。
为了祖国的未来,请别忘了这些英雄模范,尊崇这些英雄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