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农村又一伟大创举——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发展五年回眸

  农村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
本报记者潘承凡
《经济发展·五年回眸》专栏,此前推出的5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集中报道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在消费、投资、就业观念上出现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反映。为了展示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农业取得的新成就,从今天起,本专栏就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农业科技的新贡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乡镇企业的新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进展等问题,发表一组记者述评,以飨读者。———编者
1993年,农业产业化从山东潍坊这块膏腴丰饶的土地上破土而出,短短数年,它便从局部实践上升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战略之一。
为小生产连接大市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我国农副产品产出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很快形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农业发展高潮:1984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增加了25%左右,棉花增加近3倍,油料增加了近2倍,农林牧渔总产值增加了2.3倍。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长。但随着1985年的粮食第一次卖难出现,由家庭联产承包制激发的农业发展第一个高潮便开始减退。随之棉、麻、烟、糖、油料等亦出现剧烈波动,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渐下滑。于是有人怀疑,包产到户是不是不行了?有人说它在客观上起着维护传统小生产和牵制、蚕食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作用。
实践证明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农产品市场出现波动,是改革、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农村改革应该沿着承包制改革的方向继续前进,而不是回头否定。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和公司加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在农村出现,便是广大农民积极有益探索的结果,而农业产业化则是这一系列探索的结晶,是亿万农民群众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农业产业化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和农户组成的生产基地为原料车间,以利益为联系纽带,组织市场化的农产品生产。农民生产什么,由龙头企业布置,由龙头企业保底收购。到了年终,龙头企业再向农民返还不等的经营利润。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民,已不再是孤立的家庭小生产者和农产品原料的简单出售者,他们以承包经营的土地和生产的初级农产品为资本,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合伙经营者。他们今天生产的农副产品,明天就可能出现在全国各地市场上,甚至国际市场上。
为弱质农业强身壮体
我国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是一个需要扶助的弱质产业。
农业之所以成为弱质产业,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经营分散,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大部分生产还是手工操作为主等,这就带来生产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因而抗御自然和市场的风险能力较弱。也有更多非自身的原因;比如,我国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农民不仅难以稳定进入市场,而且难以从市场得到准确的信息。再比如,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回报快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农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加之政策上,农业常常不被放在首要位置。这导致了农业体亏质弱。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又决定了农业只能通过自救才能身强体壮,农业产业化便是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它打通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分工界限,农民们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自己发售,实现了农业利润最大化。据潍坊有关部门统计,初级农副产品就地加工流通,可增值6倍。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特殊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最大化的利润在组织内部平均分配。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龙头企业膀大腰圆了,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农户,同样也体壮身强。农业靠农业产业化能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步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能较好地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一定程度增强农民和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村不改变分散的家庭生产格局就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农业生产创制最佳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同样改革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经营体系,确定了新的经营体制,即“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但是由谁来“统”?怎么“统”?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新经营体制提出后直至今天,不少地方由于没有发育出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乡村两级党政组织不得不承担起“统”的责任。
乡村党政组织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今后不短的时间内,他们的作用和角色仍然不可替代。但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以他们的行政能力、手段,直接指挥组织农业生产,却常常事与愿违。事实证明,他们用行政手段和协调能力,全力以赴地发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统”生产,能避免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因而使政府的威信急遽上升。
农业产业化的崛起,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其它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开辟了快速通道。农业产业化组织竞相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普及一项先进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系统内农民所需的社会化服务,能很快得到满足。
记者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都在认真地实践和探讨农业产业化,甚至在高寒的藏北草原,当地藏族干部也告诉记者,要用农业产业化组织畜牧业生产。接受过记者采访的专家、干部、农民都坚信:农业产业化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把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附图片)
压题照片: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诸城市对外贸易集团公司的现代化肉鸡加工厂肉鸡分割车间新华社记者吴增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