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优秀司法助理员侯殿禄纪事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
——优秀司法助理员侯殿禄纪事之二
新华社记者田恒江黄毅本报记者李战吉
乌鞘岭的强劲风雪虽然吹得星月泛寒,却不能冷冻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执著;黄土高原虽然千沟万壑,可挡不住一位人民公仆为党争光、为民解忧的脚步。
在甘肃古浪县黑松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乡司法助理员侯殿禄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满腔热忱地为乡亲们化解各种纠纷,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
“我是共产党员,危急时刻我不上,谁上?!”
1995年黑松驿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灌渠上游小坡村与下游尚家台村为谁先浇地而发生争端,上百人聚集渠边,冲动的小青年互相甩起了石头。
头顶毒辣辣的阳光,侯殿禄赶到现场,来不及多想,抹把热汗,冒着飞舞的乱石,冲进人群中,大喝:“不许动手!”人们纷纷围过来,要求他表态,有的人还骂骂咧咧地推搡他。
侯殿禄反复解说、劝阻,使大家认识到:两村不和,就会影响生产发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尽快脱贫致富。见群众情绪冷静下来,他便趁势请两村代表坐下商量,接着会同水管所召开村民大会,学习《水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经过10多天艰难协商,终于排出两村合理用水时间表,彻底消除了争水隐患。
侯殿禄自从干上司法助理员这项工作,就掂量出了这副担子的沉重:群众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事态就会恶性发展。他常告诫自己:“党把维护黑松驿安宁的重任交给了我,我若完成不了任务,就对不起乡亲们的期望,对不起党的重托!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天职,我不干,谁干?!我是共产党员,危急时刻我不上,谁上?!”他决心消除这片黄土地上的不安定因素,让乡亲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古浪镇青年严维虎与黑松驿村女青年金兰秀离婚后,对金家怀恨在心,1992年3月持刀刺伤金兰秀。6月23日中午,严维虎在村头出现。一听到消息,侯殿禄拔腿朝黑松驿村奔去,在公路边,碰上严维虎推着自行车迎面而来,只见车把上挂着一个大提包,外露一根导火索,当过工兵的侯殿禄意识到包里有炸药。
他冲上去:“站住!”严维虎大惊失色:“不要往前走,你长了几个脑袋!”老侯回答:“我怕你就不是共产党员,就不是司法助理员!”
严维虎气急败坏,从包里抽出板斧砍过来。侯殿禄左手抓住斧柄,右手一把扯掉导火索,夺下提包,与摔倒在地的严维虎扭打在一起。这时,两名过路群众赶忙协助,歹徒终于被抓获。侯殿禄打开提包,惊出一身冷汗:里面装着雷管、导火索和近9公斤炸药。严维虎还交待,准备再买50公斤炸药,一举炸毁金家。若不是侯殿禄阻拦,后果不堪设想。
从事司法助理员工作近11年,侯殿禄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使数十起严重的群众冲突化险为夷,制止了20余起即将激化为刑事案件的民间纠纷。
“不依法办事,愧对头顶的国徽!”
民间纠纷调解不公,会变成不安定的隐患。侯殿禄说:“群众中的矛盾得不到化解,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如果不依法办事,就不配当司法助理员,愧对头顶的国徽!”他从不因谁有“后台”,而倾斜法律的天平。
在一次调解地界纠纷时,有人好心提醒:“侯部长,这家有后台,上头的一些干部拿他都没办法,你别自找没趣了。”侯殿禄正色说:“我偏要啃一啃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根据村民意见和有关条文做出公正调解,村民们拍手称快:“还是侯部长断得公道。”
侯殿禄在本乡本土工作,但他明白“乡情大不过国法”。他在调解中认理认法不认人,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987年8月15日下午5时,一列火车停靠沙沟台火车站,两名司机趁机偷摘磨河湾村郭连芳地里的豆角,还打伤郭和一名村民。上百名群众堵住列车要求肇事者下车,铁路部门反复劝解无效。下午7时,得知这一消息的侯殿禄同一名乡干部赶到现场。
他立即冲进人群中高呼:“不能阻挡火车,都离开轨道,让火车通行!”进而劝导大家:“我们是山区农民,但不能不顾国家大局!”一些人反问:“打伤的人,损失的庄稼,谁负责?”望着夜幕下静止不动的列车,看着国家损失不断加大,憨厚的侯殿禄急了:“我负责!火车走了,我跑不了!”
接着,他要求铁路部门把肇事者留下,并拍着胸口说:“司机如有一根毫毛闪失,我承担责任!”群众一见老侯这样坚定,纷纷离开轨道。只十来分钟,火车就开走了。
后来他同铁路部门协商,确定由司机负担受伤群众的医疗费和误工补贴,并建议乡党委免去带头堵车的村干部的职务。他还两次召开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铁路运输有关规定,责令参与堵车的村民写出检查。铁路部门认为这样处理公平。此后,他们同地方群众发生纠纷,都找他给调解。
从此,铁路沿线的村民都牢牢记住了:“火车必须畅通无阻,任何人不得阻挡!”
“乡亲们能过上安稳日子,我苦点累点没啥!”
黑松驿坐落在高寒贫困的群山中,过去人们法制观念不强、文化素质不高,民间纠纷多、怪、难。
谁都知道民间纠纷“难办”,司法助理员是个苦差使,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吃苦、费劲、劳累。气头上,群众有时还把怨气撒给调解人。对此,侯殿禄却从不感到委屈。他认为:“只要群众矛盾化解了,乡亲们能过上安稳日子,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苦点累点没啥!”
1988年11月,小坡村一名妇女难产而死,要埋在邻近芦草沟村的一块坡地上。芦草沟有人认为不吉利,竭力反对,双方相持不下。第二天,侯殿禄闻讯,顶风冒雪赶到10公里外的现场,同其他乡干部连续调解两昼夜,却没有效果。
第四天一大早,小坡村人把尸体抬上山,挖坑准备埋葬,芦草沟受到迷信观念影响的群众聚集坑边拦阻。侯殿禄在雪地里奔来跑去,把双方劝住。饿了,就向村民讨个馍馍咬几口;渴了,就从地上抓把积雪吞下去。
当晚两村在山岭上摆开阵势,数百人手持棍棒、铁锨,怒目相对。侯殿禄赶紧叫人把尸体放回原地,忍着一些人的辱骂,警告双方村民谁也不能动手,并反复讲解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道理。
他的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群众,第五天,双方同意就地土法火化尸体。然而谁都不愿沾上“邪气”,没人提供木柴。当他雇拖拉机从山下拉来木柴、煤油时,已是晚上9时。临近山岭,拖拉机上不去,瘦弱的侯殿禄弯着腰,迎着呼啸的北风、纷飞的大雪,走两步退一步,一点一点把木柴背上山。
这时人们都躲得远远的。侯殿禄扯着沙哑的嗓子说:“我是共产党员,不信鬼,我来火化!”
他从笔记本上撕下几页纸,解开棉袄挡住风,点燃木柴。一直烧到次日凌晨2时,零下近30摄氏度的山顶上只剩下他和乡党委书记、干事3个人。到此时,侯殿禄已有90多个小时没挨一下热炕,没吃一口热饭了。
曾是汉唐古驿站的黑松驿,甘新公路、兰新铁路穿腹而过,因山高坡陡路弯,地域偏僻,过去外地流窜人员同本地一些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扒窃运输物资,车匪路霸叫过往旅客担惊受怕:“火车汽车好坐,黑松驿乡难过!”
1990年上半年,公安机关在黑松驿地段集中打击车匪路霸,对当地治安状况了如指掌的侯殿禄,跑前奔后协助公安机关工作。他多次到犯罪嫌疑人杜某家,最终说服杜母将儿子从外地领回自首。公安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4个犯罪团伙和盗窃运输物资数十万元的大案,抓获24名犯罪嫌疑人。
如今,黑松驿基本成为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山乡,连续3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今年3月,一辆客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当地群众纷纷自发抢救伤员,保护现场,伤亡旅客的小孩得到精心照料,散落在公路上的50多件物品无一丢失。人们都说:“黑松驿人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