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积极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积极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曹玉书
内涵
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加快发展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
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它不仅要求国民经济必须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提高。从现实条件分析,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必须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一般意义讲,结构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行业要大力发展,有的行业则要压缩规模和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那些生产能力过剩、投入高而产出低、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的行业和产品,必须下决心压缩,切实解决“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用压缩的办法,既不利于发展,也行不通。积极的办法是,在适当控制一些项目和产品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内聚质量转化成巨大的辐射能量,产生连锁增长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为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在不同时期,总有一些产业受需求的拉动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增长速度快一些,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可以说,一部经济成长史,就是培育和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历史。
标准
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把握以下标准:一是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所以“新”,首先体现在这种产业或产品的发展是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扩大经济发展的总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加工工艺落后、能源和原材料利用率低的状况。二是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既要考虑与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一致,适应居民购买力增长的需要,为广大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提供有效供给,又要面向国际市场,在技术水平、经济规模、消耗指标、产品性能和质量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它应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有相当的份额,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比较大,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相一致,以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结构的升级。四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科技贡献率。五是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是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附加值比较大,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迅速收回投资,形成生产和消费良性循环的产业和产品。这种增长的鲜明特点是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近期与远期相统一,局部与全局相统一。六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既重视发挥既有优势、挖掘潜力,又注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以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从全国来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城镇居民住宅建设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物质消耗低、推动经济增长能量大的特点,是当代生产力革命性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在未来的世界,电子等高新技术将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产生革命性影响,对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该抓住机遇,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把城镇居民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适应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正确选择。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增长很快。住宅产业的关联度很高,住宅建设和消费与建筑、建材、冶金、纺织、化工、机械、仪表、木材等几十个生产部门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家用电器、家具、装饰产品及金融、旅游、园林、运输、商业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同时,住宅建设本身所包含的科学技术会不断增加,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被运用,对科技进步也有很大推动作用。由于城镇居民已具备一定的购买力,加上住房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在体制和政策上创造有利条件,把住宅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完全可能的。
由于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决于多种因素,加之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别,因此,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应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考虑需要与可能,选择和培育符合各自经济发展要求的增长点,并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经济增长点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群。为此,各地应充分考虑国家的整体布局和市场容量,选择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有明显优势的特色经济。要处理好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合理的地区生产力布局之间的关系。沿海地区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西部地区应把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缩小与沿海地区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品链条,积极发展高水平、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推进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高效益方向转化。
原则
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做到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适应市场需求,改善供给结构,通过开发新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同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当前,从国内市场看,既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又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市场。从国际市场看,要在继续保持和拓展西欧、北美、日本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第二,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新技术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培育和开发,应切实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加快产业技术进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在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加快科技体制改革,通过运用市场竞争机制,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建立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使企业具有技术进步的压力、动力和实力,真正成为技术进步和科技投入的主体。第三,坚持以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要处理好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不能将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变成扩大总需求的诱因,防止一哄而起,乱铺摊子,引发新的投资膨胀,造成经济总量失衡。第四,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前提。要处理好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促进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系,努力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毛病,努力降低社会总成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认真处理好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发展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关系,在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积极培育、开发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并落到实处。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搞好经济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正确运用货币、财政、收入和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成长。对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积极稳妥地扩大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鼓励联合投资、联合生产,搞好专业化分工协作,适当扩大项目直接融资规模,拓宽项目资本金来源。结合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试行建设项目股份投资,适当扩大可转换债券试点规模,有步骤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