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回味丽江——读汤世杰的《殉情之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1版(书评)
专栏:品书录

  回味丽江
——读汤世杰的《殉情之都》
缪俊杰
我是先去丽江,尔后才读汤世杰的《殉情之都》的。而读过这本散文集之后,我又再一次回味丽江。于是,两种风景重叠在一起了。我几乎难以分清,是因为丽江的秀美而使汤世杰的散文异彩纷呈,还是因为汤世杰的妙笔而使丽江的山河生辉?!
云南作家汤世杰的散文长卷《殉情之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以纪实的风格和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丽江秀美的山川,以及纳西人古老的文化和奇异的风俗。在汤世杰的笔下,巍巍玉龙雪山那横空出世、如锋似刃的十三座雪峰,那犹如万朵芙蓉的飞絮积雪,那雪山下苍翠葱郁的云杉,把玉龙雪山那“半山白雪半山花”的旖旎景色,如油画一般展示在读者面前。令人神往的还有那被称为高原水乡的丽江古城,在这平均海拔两千米的古城,清泉如洗,流水淙淙。那位于大研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恰似一个虚实相间的艺术世界,站在四方街中心,可见几条狭窄的石板路,成辐射状从那里游进古城深处,每条路都沿着玉河清澈见底的支汊蜿蜒而去,处处都流溢着江南水乡的古韵。汤世杰把四方街的景色描绘得楚楚动人。再就是对于那古老纳西文化的描述,也让人平添许多难得的知识。纳西是个古老的民族,它有着独特的文化。这是至今还保留着象形文字的一个民族。而具有独特色彩的纳西古乐,保留着一派古色古香的色彩。我曾在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大研镇观看过一次纳西古乐的表演,操持古乐器的琴师,长者八十五岁,最小的也七十挂零,一律是长衫马褂,一派仙风道骨。而身着长袍的乐队指挥宣科先生,却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前来观看表演的许多“洋人”风趣地讲述剧情,把历史和现实、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有趣地融和在一起。我当时简直无法描述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读了汤世杰的这篇散文长卷,直觉得他的艺术感觉和表述能力都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我在丽江听到过一些关于纳西人殉情的故事。我相信他们的讲述是真实的,但难以理解。读了汤世杰的《殉情之都》,才进一步理解了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并且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理解纳西人这奇特的习俗。无数的纳西恋人,就像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一样,相爱却不能相聚,为了他们美丽神圣的爱情,他们相约去到美丽的玉龙雪山下,美丽的云杉坪的花丛中,双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情死”的方式愈演愈烈,成了纳西人的民俗,因而丽江被称为“世界殉情之都”,“亚洲殉情之最”。这种悲剧性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究竟如何去评说,这是后人的事,但对于殉情者来说,他们总是把它看做是美好理想的归宿。当然这种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可能不会再延续下去的。汤世杰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描绘这个“殉情之都”的景观,而不能误解为他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赞美。
汤世杰的这本散文长卷帮助我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去回味丽江,我相信,也会帮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丽江。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作者是我的朋友,而是因为这本书可以成为广大读者理解丽江的“益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