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中国园林的奥妙和魅力——读两本来自德国的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11版(书评)
专栏:书海指南

  中国园林的奥妙和魅力
——读两本来自德国的书
顾孟潮
近日,我同时拿到两本论述中国园林的书,书的作者都在德国。一本是1973年8月移居德国的中国建筑界老前辈夏昌世先生(1903—)著的《园林述要》,该书1995年10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二等奖;另一本书是德国著名园艺学家玛丽安娜·鲍榭蒂(MarianneBeuchert)女士所著《中国园林》,该书1996年4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园林述要》是作者“几十年对中国古典园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宝贵成果”(曾昭奋语),其“见解精辟,语多隽永”(莫伯治语)。据译者闻晓萌、廉悦东二位介绍,“德文版《中国园林》是作者为八十年代欧洲学者和读者对中国园林学术探讨的热潮而著。它从理论上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园林,为欧洲学者和读者研究、探讨中国园林创造了理论基础,为欧洲诸城市建造中国园林提供了理论依据”。用中文版编者的话说是“她从园艺师的角度对中国园林进行全面的描述,首次献给读者一把打开中国园林大门的金钥匙”。作者从她对中国园林的好奇、访问、体验说起,娓娓道来,可读性强。因此,它恰好作为读《园林述要》的入门书。
中国园林在外国人眼里是什么形象和感觉?这种好奇心也驱使我在初读两书的前言、目录之后,先通读《中国园林》,然后再研读《园林述要》,有步步深入,由粗到细,登堂入室的感觉。
如,一开始便读“述要”中“造园说往概略”一节,几千年的中国造园简史,只用几千字表述,对于如我这样不熟悉中国园林的人就感到很困难,多有不解之处。当读了《中国园林》的“中国园林历史”一章近四万字的介绍后等于打了个基础,便较易理解“述要”中的“精辟隽永”的论述了。由此使我想到科普著作的重要。《中国园林》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必须交待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国家、民族风俗习惯、用词造句必须通俗易懂,又要有可读性,穿插典故、神话、轶事、奇闻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园林》起着普及中国园林科学和艺术知识的作用,因此有广泛的读者和较大影响。而《园林述要》则是学术研究成果,写给专业人员读的学术专著。两书并读有取长补短之效。对于国际文化交流,科普创作的重要性在此书上表现得很突出。称《中国园林》为读者打开中国园林大门的“金钥匙”,此言不虚。进门后细细研读《园林述要》,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园林的奥妙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