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海岛娃好福气——长岛县社会投入办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岛娃好福气
——长岛县社会投入办教育纪实
徐殿春孔宪浩石其鹏
大海不仅为渔家呈奉着满仓的收获,也为海岛的教师和孩子们送来满心的欢乐。6月底,山东省长岛县又有8座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拔地而起,2座总面积45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教育公寓随之交付使用……渔村里乡亲从未喜兴得这般模样:“咱海岛上学的娃儿好福气哟!”
5年来,长岛教育投入累计3200多万元,社会捐资600万余元,建立各级各类学校23处,中小学校全部达到“八配套”标准,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1995年被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首批实现“两基”教育先进县。一个仅有4.3万人口的海岛县,为何不遗余力地拓展教育事业?长岛人说:“国无教不立,岛无教不兴,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首先从娃娃们抓起。”
“教育兴,海岛兴!”于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教育为先导,渔科教结合”的“科教兴岛”方针应运而生。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主要领导挂帅的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文件,建立“长岛县教育基金会”,同时,县里与各乡镇签订了《教育工作责任状》,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资金和物力投入,全面改善海岛办学条件。
海岛办教谈何容易!长岛县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10处乡镇40个行政村分布在10个孤岛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再发展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心齐,泰山移。改善海岛办学条件是长岛决策者们的“心头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宣传和教育等部门的同志,深入海岛实地调查,根据实际提出教育投入总体规划。县委、县政府本着“以财政拨款为主,群众捐一点,学校干一点”的原则,广辟财路,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县财政教育拨款年均增长达20%以上,做到城乡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1994年全县一次投资400余万元,对渔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改造,使全县10处乡镇中心小学校舍全部达到“一无两有”标准。近两年又筹资投入1000多万元,使全县公办校舍全部达到“楼房化”。渔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配套达到95%以上,并配齐电教器材,初步形成了具有海岛特色的电教网络。
“再难不能难教育,再苦不能苦娃儿!”正是海岛人的这种共识,使该县办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多年来,长岛县十分注重对海岛教师待遇的投入,使教师在家属农转非、海岛补贴、浮动和固定工资、医疗费报销、住房、子女就业,以及民办教师养老保险等方面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南隍城乡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孤岛,教师在这里成了倍受宠爱的“岛宝”。乡里出巨资,从内地聘任了6名大学生来岛从事教育。村里在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所现代化小学楼的同时,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种学费,全部由村里承担。
如今,资助教育成了长岛人的一种荣耀。5年里,在海岛每一所新建教学楼的金色纪念碑上,刻下的捐资者达10万多人次,县领导年均捐款800多元,县乡机关干部捐款年均300元以上。1996年10月6日,社会群众为长岛中学一次捐资达40余万元,全县为教育资助款物达1200多万元。
长岛变得更美了,不只是因一幢幢亮丽的教学楼,为水碧山青的“仙境”增添了几分秀色,更因长岛人从校园里娃儿们的幸福目光中,寻觅到了一片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