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文明礼貌从小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7版(国际)
专栏:文明公德在国外系列报道之一

  文明礼貌从小抓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在澳大利亚工作,经常与各阶层的人打交道,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人们的文明行为和礼貌语言触目可见随处可闻。哪怕是为一点点小事,“谢谢”“对不起”都会从对方的嘴里脱口而出,立马就会让你感到气顺和愉快。
这样普遍的文明习惯是如何蔚然成风的呢?记者有一次与一位已在这里定居的同学谈起此事。同学的妻子插话说,她刚来这里时没有工作,就到处给人家当小保姆,两三年中做过五六家,亲眼目睹了西方的家庭教育。她说,从幼儿牙牙学语时起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说“请”和“谢谢”。比如,当幼儿要糖果或玩具时,父母必要他说“请”,否则怎么哭闹都不予理睬。而当玩具拿到手,又必要幼儿说“谢谢”,否则必要将到手的玩具再夺回。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请”和“谢谢”两字便再不离其口。
就在两天前,记者亲眼目睹了一件小事。那天中午记者在银行排队等候取款。一位少妇手牵一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就排在记者前面。小女孩吃完糖果后,随手便将糖纸丢在地上。那母亲装作生气的样子,责令她拾起来。小女孩开始摇头表示不肯,母亲就告诉她从此她再也没有糖果吃了。只见那小女孩撅起了小嘴,拾起了糖纸,一歪一扭地丢在了门旁的纸篓里,回来后母亲亲了她的小脸蛋,给了她另一块糖,小女孩重又绽开了笑脸。我看着有趣,不由得也笑了。
由此看来,文明礼貌是个教育问题,但同时也是个习惯问题,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养成一个随时随地讲文明礼貌的习惯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从小培养终生受益,社会受益”。现在我们多是独生子女,娇溺有余而管教不足,应及早矫正为要。我国古代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说,以现代观点来看,当属违犯人权,且失之极端,但其严格要求之旨,当是不错的。(本报堪培拉8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