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情深意长扶山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情深意长扶山民
建华叶青
尽管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居住在鄂西利川的几十万土家族苗族群众的生活,还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尽管质朴的山民努力改变自己,但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原因,这里还是相对落后。
笔者第一次到利川时,这里的国有企业几乎都不景气。市区的交通工具是5毛钱一坐的人力三轮车,当地人称它“麻木车”。
如今,这里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笔者访问了一位名叫王成林的年轻人。他靠种烟叶脱了贫,年收入达6万元,小孩都上了学,盖了新楼房,买了彩电。“过去那么穷,种烟叶的本钱哪儿来?”“工厂给的。”“哪个工厂?”“我们利川烟厂。”
确实,这家国有企业在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起了独特的作用。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领导介绍,仅1996年,该厂就为3个区乡提供了1100多万元的产前投入,其中无偿投入420万元,帮山里人送种子、种苗、农药、地膜,烤房也都是无偿修建。
听说忠路乡富裕起来的山民要办教育,工厂主动发动职工捐资;忠路希望小学办起来了,山民的孩子有了学上,“希望书库”的捐款随后也到了学校,学生有了更多的精神食粮。
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葛希江厂长和莫代文书记深情地说,“大家在这山沟沟里住了很久了,与土家苗家人有感情,不给他们办点实事,我们心里不踏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