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导弹赤子的导弹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之子

  导弹赤子的导弹情结
王缓平
在许多朋友眼里,徐剑总是那个浑身童稚味颇浓一副活脱脱娃娃相的徐剑,却不曾想,他专事创作仅两年,便推出全景式地展示战略导弹部队非凡历程和苦难风流的3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长剑》,更不曾想,此书刚面世便一炮打响,居然在600多部优秀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第五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和全国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那晚几位文友小聚徐剑家,《大国长剑》的成功自然成为其间的热门话题。激情的潮水在徐剑胸中鼓荡奔涌,众人思绪亦被他的娓娓谈吐带进那恍若隔世的难忘岁月。
他讲到,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同志在中南海红墙内接受采访时,当追忆起50年代中国代表团赴某大国谈判购买导弹核武器技术蒙受的刁难与屈辱,这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人,脸上曾浮现出怎样的激愤和轻蔑;
他讲到,曾担任周总理核办公室主任的原二炮司令员李旭阁将军,怎样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试制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时,聂荣臻、张爱萍等一代将帅不辞辛劳躬身一线,组织科研人员协力攻关的难忘情景;
他叙述了这样的故事:那位曾担任“亚洲第一导弹营”营长的老军人李,在外军专家组撤离时,曾以惊人的坦然自信与某外军教官唇枪舌剑打赌挑战预言未来:“离开我们,很难想象你们中国的导弹会是什么样子!”“好,咱们20年以后再看,您等着!”
他披露了这样的一幕:1993年底,某工程营列队肃立于那条神秘封闭的大峡谷,当营长庄重地在那张用山中18座坟茔、近百人伤残的沉重代价换来的导弹工程移交书上签字时,几百名官兵骤然齐刷刷地长跪于阵地前,悲声动天,山岳为之垂泪!
“书写一部恢宏厚重的史诗长卷绝非仅靠作家自身。她属于那些用热血炽胆创造这些不朽业绩的精英群体,属于繁衍、哺育出这些精英群体的苍天厚土,属于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和民族。”徐剑泪光滢滢,感慨系之。
生于八百里滇池之畔的徐剑,自幼就对文学一往情深。16岁那年,他被一列军用闷罐车载进南国腹地那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开始了多彩多姿的军旅生涯。终年手抡大锤、肩扛风钻、挥汗如雨为导弹筑巢的苦涩艰辛,在大山深处与险象环生的断层、塌方、泥石流夜以继日拼搏鏖战的岩石岁月,强烈地撩拨着这位青年军人的心弦,他胸中觉得有许多情感要抒发宣泄。于是尝试着在小方格上编织文学梦,第一篇千余字的散文习作《红山茶》试投当地文学刊物,半月后竟收到拟采用的通知。
80年代中期,徐剑在散文园地崭露头角小试锋芒,相继推出《剑光在古烽火台闪灼》、《茫茫荒原藏精灵》、《遥远的边街》、《沉默的远山》等作品,引起散文界的注意,《散文》编辑部曾专门在北京为他召开作品讨论会。1993年,徐剑近13万字的散文集《岁月之河》出版。调二炮政治部创作室任专职创作员后,徐剑对如何制止能把人类毁灭千万次的核战争这一重大时代命题进行冷峻的思考,撰写一部立体式地揭示火箭兵风貌神韵和如火如荼战斗生活史诗长卷的夙愿愈加强烈。经过深沉的感情酝酿和诸多不眠之夜的苦苦构思,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傲视某些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运筹帷幄谈笑风生;陈毅、贺龙等老帅在军队吃不饱肚子的困境中为刚组建的导弹营慷慨解囊;为导弹筑巢的官兵出没于风烟滚滚的坑道浴血鏖战九死不悔;首批接触导弹技术的开拓者用麻绳当电缆、萝卜刻模型殚精竭虑奋力钻研……一个个活脱脱的在他脑海里日渐生动清晰起来。他用从机关借来的那台四通2401文字处理机,将灵感的火花变成30万隽永流畅撩人心弦的文字。
文学作品的思想锋芒、感情张力和审美判断固然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学养,更要靠长期的艰苦的生活实践和磨练。徐剑不止一次地谈到,他写《大国长剑》,得益于三点优势:一是在导弹部队生活20多年的切身体验,使他能比局外人更深刻地理解这支神剑劲旅的特殊使命、战略地位、生存环境和文化特质;二是他曾经历过修筑导弹洞库的血与火的洗礼,调二炮机关工作后,又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高层背景材料,因而创作时既能放眼国际战略格局的风云变幻,又能观照到基层导弹连队乃至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把宏观与微观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他借工作之便,陆续采访过一大批饱经沧桑忧患的老领导、老将军,《大国长剑》所用的诸多生动细节,皆源于此。
“战略导弹部队30年的历史是那样坎坷辉煌,生活呼唤有责任感的作家去开掘这片热土,深山峡谷中的导弹阵地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富矿。”长久萦绕心头难以割舍的导弹情结,使徐剑很快超越了成功的喜悦,追寻的睿眸又盯住了“下一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