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姜春云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大力抗灾减灾夺取农业好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3
第2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
大力抗灾减灾夺取农业好收成
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22日电(记者王来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黑龙江省调查研究时指出,今年黑龙江省虽然旱灾严重,但由于抗灾减灾工作力度大,农作物长势不错,粮食产量有可能保持去年的高水平。黑龙江省抗灾夺丰收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提倡。
8月19日至22日,姜春云在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马国良和副省长孙魁文的陪同下,先后到双城、肇东、兰西等市县,重点察看了大秋作物长势、农业综合科技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访了农户。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时,姜春云对黑龙江省连续7年获得农业丰收,粮食产量连上几个台阶,去年总产达到300多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姜春云看到黑龙江省在重灾之年有可能获得好收成,非常高兴。他说,黑龙江省从实际出发,创造了许多抗灾减灾、增加粮食产量的好经验。具体讲有六条:一是深松土壤,“春旱秋抗”。秋收后立即深松整地,活土层加深到30厘米,形成土壤水库,把雨雪蓄在地里,对保春种、保增产作用极大。二是适时早播,全局主动。黑龙江无霜期短,既怕旱又怕涝还怕早霜,适时早播是确保增产的一大要素。我们这次看到的一些高产地片,就是利用适时早播、地膜覆盖,巧夺积温,对增产起了关键作用。三是因地种植,发挥优势。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低洼易涝地旱田改水田,走“以稻治涝”的路子,就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四是科学种田,增产增收。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由150亿公斤上升到200亿公斤、250亿公斤、300亿公斤,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贡献率大大增加。特别是玉米“大双覆”、水稻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把农业新技术组装配套,增产效果尤其明显。五是抗灾减灾力度大。抗灾减灾,水利是关键。这几年黑龙江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丰收后,黑龙江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收购的有关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抗灾夺丰收的积极性。
姜春云强调,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要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民强省步伐。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农业增值增效,使农民和地方财政得到实惠,还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加工转化销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