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我们到底作对了”——记陈翊科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自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29
第2版()
专栏:

“我们到底作对了”
——记陈翊科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自救
本报记者 孙祖年
五月中旬的一天夜晚,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江西省鄱阳湖西岸永修县复村乡陈翊科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年老的社员和妇女社员们,听到了从堤上回来的护堤青年社员说:“社里的早稻田内涝了一百多亩。”可是大家都没有泄气,积极准备排水抢救或补种晚稻。到了六月,老天还是一个劲地下着大雨,鄱阳湖的水也在不断上升。六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暴风雨掀起的巨浪,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圩堤冲破了,洪水很快就把圩田和村庄淹没了。
全体社员都动员起来了,驾着木船把粮食、农具、牲畜、家具、衣服等有组织地运到了湖边的山上,先临时安起家来。可是,这时社员们都很悲观,有的社员特别是女社员整天坐在家里哭泣,社干部心情也很不安。他们说:“这一下什么增产计划全完了。”社长陈翊科心里也很难过。他老是想着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党培养教育我三、四年了,在困难面前是不应该低头的。可是,怎么办呢?
有一天陈翊科跑到了中共永修县委会,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向县委作了报告,县委负责同志告诉他:目前最要紧的,是要在干部和社员中间,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发动全体社员生产自救,团结起来,战胜自然灾害。
陈翊科回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后,首先召开了党小组会,传达了县委的指示。经过讨论,大家都充满了信心。接着又召开了社员大会,通过了生产自救的具体办法:一、抓紧时间播种晚稻种,以便洪水退后抢种晚稻。二、开垦荒地,抢种秋季作物。三、进行副业生产。同时,又进行了劳动力的具体组织。全社三十七户,一百多人,三十个男劳动力担负播种晚稻种和开荒,十个男劳动力去卢山修登山公路,女社员负责替食品公司养猪。
但事情进行并不是很顺利的。
“水退不下播种有什么用,还不是白糟踏了种籽和劳动力。”社员陈礼德在播种时不满意的说。
“我看开荒也不稳当,不如出去做生意。”年老的社员郝宜家有一天开了半天的荒后说出了这样泄气的话。
有些社员也表示同意,他们干脆停下来不干了。
这时,正是中午,社长陈翊科看到这种情况,就宣布说:“好吧,暂时收工回家吃饭,下午再开个会讨论讨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里召开了几次社员大会,社员们在大会上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第一次社员大会上,原来主张去做生意的人说:开荒费力又不能救急,不如去做生意,既不要费多大力气,又能赚些现钱。他们的这些意见遭到了大多数社员的反对,这些社员说:做生意是想搞投机,是想去剥削别的受灾的农民,是资本主义思想。这些尖锐的批评,正打中了郝宜家等主张做生意的社员的思想要害。
这次会议虽然没能立即解决问题,但对主张做生意的社员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加上社长陈翊科,副社长熊中立又及时找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就使他们完全打消了做生意的念头。在最后一次社员大会上,老社员郝宜家说:“上次会议上,大家意见很对,原来我还想走一九四九年受水灾时出去做生意的路。那时把非灾区很便宜的东西贩到水灾区用很高的价钱卖给受灾农民,这是乘人之危的剥削行为,是资本主义思想。这次不是大家提醒我,险些儿又走了岔道。我们应该很好的进行生产自救,搞好社里的生产,和洪水斗争。”
从此,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自救运动就顺利的开展起来了。现在全社已开出了荒地三十多亩,种上了红薯、荞麦,播种的晚稻秧苗也已出土一、二寸高,山上山下呈现了绿油油的一片。副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成绩。社员们看到这种情景,从内心里感到喜悦,大家都说:“我们到底做对了。”周围七个互助组也都派人来社参观,并要求参加这个生产合作社。
现在,沿着鄱阳湖地区,已出现了十余天以来未有的万里无云晴朗的天气,湖水已逐日下降。陈翊科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准备抢修圩堤为未来的农业生产作好必要的工作,争取在生产自救的战线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