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油海中的库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边地行

  油海中的库车
本报记者曾坤
新疆真大。从北京乘坐3个半小时的飞机,到达乌鲁木齐,又改乘越野车晓行夜宿地跑了整整两天,才到达新疆腹地深处、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县。
古代叫作龟兹的库车,历来是西域文化荟萃之地,也是歌舞之乡。与敦煌、龙门、云冈齐名的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此地。若论历史遗迹之丰厚,人文景观之独特,比起江南的绍兴、余杭也毫不逊色。但库车的知名度,却远不如绍兴、余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刚到那天的薄暮时分,我和友人就驱车寻访昔日曾到过的地方。库车号称新疆的一个大县,并正在做着县改市的努力,城镇人口也只有10万人左右。新城街道上车辆、行人依然不多,只有老城的巴扎(集市)上,依然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巴扎上的景象与过去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照样是清一色的地摊,照样是出售农副产品和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艺品,照样是尘土飞扬和乱哄哄的叫卖声。
也许正是西域文化的吸引,从5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有志之士来到库车,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边疆的旷野、绿洲和各个岗位,县政协副主席马恒和县二中书记刘旦兴,是我敬慕的两位师长。他俩都是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个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刚分配来库车时都在县二中任教。谈起他俩,学生们都十分崇拜。说马恒是纯粹的八旗后裔,满腹经纶,一口浓浓的京腔,讲课滔滔不绝,其言如烈焰,极富鼓动性、号召力;刘旦兴则是眉清目秀,一张娃娃脸,授课极认真。如今他们都老了,都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仍忠于职守,克勤克俭。他们生来大概就是为了以其灵魂的光芒照耀、温暖别人而活着。不是么?库车正是有了他们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与当地各民族兄弟姊妹一起不断奋斗,库车的历史才掀开新的更加诱人的一页。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其最终意义不是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包括支撑这种文化力量的杰出文化人。从这一点上看,库车确实有些缺憾。
不过,我倒要为库车今日遭受的冷遇抱打不平。谁都知道,新疆勘探开发出一个我国最有希望的大油田———塔里木油田,油气总储量分别占全国预测油气资源总量的1/7和1/4,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塔里木油气开发的主战场在库车县?迄今为止,在塔里木盆地相继探明了10个整装油气田中,有3个油气田(东河塘、雅克拉、牙哈)在库车县境内,轮南、桑塔木、解放渠东、吉拉克等4个油气田的部分油气井也在库车境内。全县境内初步探明的石油储量约2亿吨,天然气近1000亿立方米。现已建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年产原油60万吨的现代化的东河塘采油作业区,雅克拉气田储气196亿立方米,已进入开发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库车是浮在茫茫油海中的岛屿。库车已作为新疆的化工、煤炭、电力能源新基地,正在大张旗鼓地部署一批面向21世纪的大项目。库车这座已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古城,将向中国的石油化工城迈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