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谈:企业规模的科学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3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谈:
  企业规模的科学性问题
对企业规模和产业组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需要认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规模”是指生产系统的大小,“范围”是指生产系统的集合分离程度。换句话说,“规模”是针对生产活动,而不是针对企业或产品而言的,它由固定资产、职工人数、产量或生产能力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范围”则指产品、工艺过程、市场及其地理区域的不同程度。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就会产生规模经济。还有很多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不那么明确,例如电子、机械、服装等产品,其劳动过程可以分开,因此出现了范围经济的概念。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角度来观察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个概念可以组成四种情况,即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范围经济、外部范围经济。(1)把不可任意分割的生产活动放到企业内部进行,出现垂直一体化,产生内部规模经济。(2)这类生产活动由于企业数增加而成本降低,就是外部规模经济。(3)对于整体性不那么明确的产品或设备来说,当生产的垂直联系与协作非常紧密(例如军工和航天工业存在着大量的专门设计和特种零部件的组装)时,其内部范围经济极为突出,尽管严格说来其中的规模经济并不明显,仍出现大规模的垂直一体化企业。追求内部范围经济的另一表现是同一企业内部生产多样化产品而带来成本的节约,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分工深化。当存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时,在整体性不明确的产品的生产中,以及由于受到内在的技术限制而不能达到内部范围经济的某些生产中,生产系统往往被肢解为许多较小的生产企业,通过外部交易结成网络,共同完成生产,因而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垂直分离是合理的,小企业的存在也是合理的。由于高技术产品结构变化多端,市场变化极其迅速,在高技术产业中垂直分离十分普遍。
内部经济来自企业内部的成本节约,外部经济则来源于与其它企业联系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较高的内部经济(包括规模和范围)和较低的外部经济(包括规模和范围)是典型的刚性生产方式的特点。在稳定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扩大企业规模是有益的。然而,在市场不确定时,扩大规模会使企业失去市场应变的灵活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柔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发达的社会分工和频繁的市场交易,企业通过转包、战略联盟、服务合同、销售合同等联系在一起,获取外部范围经济。生产的各个过程由不同的企业完成。
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以企业兼并和联合的方式“上规模”并不是产业的唯一最好形式。由于多样化的要求和竞争加剧等原因,在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某些战略中,主导的逻辑应当是范围经济,而不是规模经济。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地理手段来实现外部范围经济。
(摘自《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7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