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利比亚力争解除制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利比亚力争解除制裁
李红杰于颖
利比亚是一个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富足国家。但一个时期以来,它常常被西方国家指控为国际恐怖活动的策源地。1988年12月21日,一架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在英国洛克比镇上空被炸毁,共259人罹难。英美调查组认为是利比亚情报人员所为。1989年9月19日,一架法国联合航空运输公司的客机在尼日尔上空爆炸,机上170人全部丧生。法指控利情报人员参与了这次恐怖活动,意在报复法支持乍得同利比亚作战。在英美法推动下,1992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748号决议,要求各国中断与利的空中联系,停止与利的军火贸易和其它军事合作,减少驻利各国外交官。上述制裁将维持到利交出炸机嫌疑犯,以实际行动证明其放弃恐怖活动为止。1993年11月,美又同英法以利未执行748号决议为由,促成安理会通过了加重制裁的883号决议,决定冻结利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资产,禁止向利出口炼油设备,关闭利在各国的航空办事处,禁止向利提供飞机零部件或同利进行任何商业往来。
自1992年受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后,利比亚经济严重滑坡,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商品匮乏,石油收入锐减,1996年为85亿美元,较1980年减少一半以上。制裁不仅给利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损失,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压力。
为了解除因洛克比事件而引发的国际制裁,利比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奉行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使其国际形象得到较大改观。首先,国家元首卡扎菲多次发表讲话,严厉谴责恐怖活动,表示愿与国际社会合作,坚决有效地与恐怖活动进行斗争;利还停止了与北爱尔兰共和军的联系,并向英国提供有关情报;利还同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等邻国达成协议,联手打击宗教极端势力。为了缓和同美英法等国的关系,利先后作出很大让步,为解决洛克比事件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建议,如同意将嫌疑犯交海牙国际法院,由苏格兰法院按苏格兰法审理;由安理会指定第三中立国审讯嫌疑犯,或由安理会设立特别法庭在海牙审讯。利比亚的积极建议得到了阿盟、非统、伊斯兰大会组织、不结盟运动及其它国家的广泛支持。1994年3月,阿盟外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解决洛克比危机的决议,并将决议提交美英法三国和安理会,争取在不把嫌疑犯引渡到英美的前提下,打开与英美直接对话的大门。1996年6月,阿拉伯首脑会议作出决议,要求取消制裁,以避免利比亚人民遭受更大的痛苦。1996年7月,法利关系出现转机,法国大法官访问利比亚,与利法官合作调查法国联合运输公司飞机爆炸事件。同年8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给卡扎菲的信中表示愿意增进两国在维护和平和相互信任等方面的联系。在后来召开的第六十五届非统外长会议、阿盟外长会议及第七届阿拉伯议会联盟会议上都对利在洛克比问题上的灵活立场表示赞赏,并敦促美英响应在中立国审判嫌疑犯的积极倡议,以早日解除对利制裁。
利比亚在加强政治、外交攻势的同时,也注重发展本国经济,努力扩大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拓展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渠道,以减轻因制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自1994年起,欧洲每天从利进口122万桶原油。同时利也从欧洲进口大量粮食、机械、运输工具和电力设备等。欧洲国家的商贸代表团频频访利,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美国去年8月抛出的旨在遏制利比亚和伊朗的达马托法案,就遭到许多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今年以来,利还先后与突尼斯、埃及、摩洛哥等北非阿拉伯国家举行贸易洽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利比亚遭受国际制裁已达五年半之久,洛克比事件已很难在法律范畴内解决,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也非朝夕之功。利比亚作出的许多积极努力已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西方国家对此事件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今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一争端是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