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从“摘桃”到“植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1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从“摘桃”到“植树”
李东
最近,韩国电子巨头三星集团为迎接英特尔公司等主要对手的挑战,准备引进美国硅谷拉姆伯斯公司的一项专利,更新其主要产品存储芯片的内部设计,而使用这项专利一年要付出5000万美元的巨额费用。从国外“摘桃”,引进科技成果,本是好事,但今天的韩国公司却为此大伤脑筋。这又一次暴露了韩国企业过于依赖国外技术、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的弱点。此事在韩国上下引起很大反响,人们纷纷要求政府调整科技政策,提高本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水平。
韩国一直是重视科技成果引进的。60年代初,政府为执行经济发展规划,就结合当时科技基础薄弱的国情,确定了引进科技成果、摘国外“桃子”政策。大量科技成果的引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据韩国工业技术协会统计,自1962年以来,韩国共投入130亿美元,引进了1万余项科研成果。每年购买外国专利的费用从1990年的11亿美元增至1996年的23亿美元。这些引进的先进科研成果,帮助韩国迅速建立起世界水平的汽车、电子、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工业,使韩国成为令人瞩目的东亚经济之虎。
但过多依赖国外技术,也暴露出一些弱点和问题。首先,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其产业规模和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科技密集型企业迅速涌现,对科研新成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光依赖从国外引进已难以满足需要。如韩国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美国,但一年也不过买进500余项专利,离需求相差甚远。其次,韩国企业水平已今非昔比,其造船业跃居世界第二,汽车业居世界第五,电子工业位居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列。现代、三星、大宇等大企业集团在世界市场纵横争雄,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和产品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要从国外得到最新技术更为困难,引进技术的价格也不断被抬高。像三星集团,去年总销售额虽达190亿美元,但由于交付了大量的专利费,所以企业盈利并不理想。另外,过于依赖国外现成技术也难以推出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对以上问题,韩国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几年前,政府提出了2005年科技能力赶上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目标。1994年,韩国科研经费已达近10亿美元,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了美国与德国。但由于韩国现存的经济和科技体制的固有影响,仅靠投入似乎效果并不理想。这里原因有三:一是在韩国大企业集团一统天下,缺乏产研联系密切、技术转化快的中小企业;二是韩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受重视,高校巨大的科研潜力得不到发挥;三是企业与高校缺乏应有的科技研究与开发合作。
三星集团由引进国外技术而产生的苦恼,给人们以重要警示。韩国政府最近公布了一些新的科技政策,包括:新建两个高科技园区,在高丽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中成立新技术开发中心,并把高校科研经费增加10%;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和担保;鼓励大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开发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至2002年使科技经费支出达到总预算的5%。其总的目的是改革现有科技体制,积极促进本国科技实力的提高。由此看来,韩国经济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其科技正面临从国外“摘桃”到本国“植树”的重大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