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营造独特的艺术之巢——记画家董本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10版(文化)
专栏:

  营造独特的艺术之巢
——记画家董本义
本报记者王霞光
初识画家董本义,首先强烈感受到的乃是他为人之豪气、为画之大气。董本义自幼生长在山东莱阳七子连峰山下、五龙河畔,很早便与笔墨丹青结下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忘我地投入中国画大写意的探索之中,追求“妙在不似之似,意为之”的境界,从而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
在董本义北京寓所的墙上,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为他题写的“一实胜千言”的条幅十分醒目。应当说,董本义是崇尚写实的画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之写实并非刻意对实的摹仿,而是源于实、高于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作品内在气质看,董本义大概应归于承继吴昌硕的金石画派;而在艺术造型上,他却成功运用了八大山人的简笔变形、阔略豪放的手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常常将传统的勾勒手法与没骨的技法融为一体,主次异形、工写对照,表现出画面的流动感、层次感和光影感。
董本义创作的大写意中国画,山水与花鸟并重。于山水,举凡《蓬莱仙阁》、《海天峡谷》、《林峦春色》等尽入笔端;于花鸟,包罗《铁骨寒香》、《风雨荷》、《雄鸡》等各自成趣。艺术评论家陈兵曾在专著《比较中的大写意艺术》中说,本义先生的艺术创新,主要是靠笔墨、韵味,而不是靠色彩,把大写意的山水画、花鸟画的特殊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情感的展现和宣泄乃是大写意中国画的灵魂。董本义始终把绘画作为一种语言方式,来寻求自己艺术的生命形式,力求实现最具有穿透力的心象表达。为人豪爽的董本义特别擅长对巨幅作品的驾驭:他的《风雨荷》笔力遒劲,拙中寓巧,尽显风卷云涌之下荷花的勃勃生机;他的《雪梅》,红玉赤珠,枝干如铁,苍茫浑厚,层次分明,生动地再现了梅花在风雪中昂然向上的生命律动。
(附图片)
图为董本义与作品《雪梅》(局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