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彝家识字女状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边远人家

  彝家识字女状元
朱法飞
“识字2700个,能读懂一般的科技读物,能看报,会书写公文。”这个评语,对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并不算什么,可对于高原深山里已有45岁的少数民族妇女范玉芬来说,当初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那是1980年,光明使者降临彝乡,白脸山村办起了扫盲夜校。吃够没有文化苦头的范玉芬,此时虽然已为人母,但她冲破世俗羁绊,第一个背着娃娃报名参加夜校扫盲学习,成为扫盲班唯一的女生。山寨里议论纷纷,范玉芬只顾读书识字,恨不能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听别人怎么议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范玉芬领到了鲜红的脱盲证书。
范玉芬初步脱盲后,决心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报名进入高小科技班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公婆不理解,责怪说:“不在家好好伺候丈夫、孩子,天天晚上到外面瞎闹什么?”她耐心地向公婆做工作,终于得到了支持。她上科技夜校前,总是先把家务活做好。白天农活累,晚上上夜校很疲劳,她就嚼口辣椒驱赶瞌睡。她刻苦学习适合本地的农业科技知识,并变卖陪嫁首饰办起全村第一个养鱼养鸭场,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勤劳致富中,当年就收入3000多元。初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后,范玉芬又摸索科学养猪的路子,又收入3000多元。两年后,她用积攒的钱,把居住了几代人的茅草房改建成新瓦房,把丈夫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范玉芬依靠科技初步改变贫困面貌后,又积极动员姐妹们上夜校,学习文化和科技。动员大龄妇女上夜校,她们又全是少数民族妇女,家庭关、面子关,关关险隘。她苦口婆心,用自己的经历说服姐妹们勇敢走出“锅边转”。开始只有几个年轻姑娘走出来上夜校,她自告奋勇当班长,吹哨子上课。一年后,13名妇女跟着她学以致用,全都脱了盲,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产,获得好效益。范玉芬趁热打铁,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上夜校,全村44名大龄妇女在范玉芬的影响下,都一窝蜂似地涌进了夜校,决心医治心灵上的“睁眼瞎”,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有65岁。这些做了奶奶、婆婆的妇女到夜校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在彝乡成了街谈巷议的新闻。
如今的白脸山村,青壮年文盲率从原来的46%下降到10.8%。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460元,还连续5年被评为“安全村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