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图书缘何买而不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11版(文化)
专栏:一得之见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
图书缘何买而不读
陈家兴
有这么一对小夫妻,妻子爱买时装,丈夫嗜购新书。丈夫打趣自己的妻子说:“你的衣服多到衣柜都盛不下了,还总要抱怨没有衣服穿,其实衣柜里的那些新衣服你认认真真穿过几天呢?”妻子不服,反唇相讥:“你的书多到书柜都放不下了,为什么还要埋怨不能拥有天下好书,其实又有几本书你认认真真地读过呢?”丈夫大窘,无言以对。这当然是一则笑话,但如今舍得花钱买书却抽不出时间读书,确实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通病。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心态:
第一,附庸风雅类。这类人喜欢往室内一角塞满琳琅满目的新版书、豪华大部头书,但买而不读,无异于买椟还珠,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收藏类。像有钱人喜欢购买名人字画一样,不少人也把图书作为收藏对象,以期日后待价而沽。这类人的书橱里多是古旧线装书一类,珍本善本绝版书不少。对他们来说,再好的书也只有交换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还有的人则是把图书当作精神财富,留给子孙后代。这多少也反映了他们对子女的一种期待。
第三,名著心态。有的大学生尽管每到月底便囊中羞涩,买起中外名著却毫不悭吝。然而,名著不比流行小说,买了若干本后可能会发现一本也读不下去。如果没有宁静的心绪、大段的充裕时间去连惯性地阅读,是很难体会特定年代的生活情境和哲人智者的思想魅力的。
第四,资料、史料类。这类书多冠以“××大全”、“××汇编”、“××全集”,以磅礴的气势赢得不少读者的心。许多人总以为这些书将来会对自己有利,查阅什么东西很方便,日后有闲暇随便翻翻也很有趣。
第五,等待阅读。持这种心理的人恐怕要占很大一部分。下了十二分决心要读一读书,刚一坐下,不是工作、家务缠身,就是有熟客来访,或有人喊“三缺一”打牌。如此日复一日,初买书时先睹为快的冲动也渐渐淡漠了。
陶渊明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早已点出图书的阅读与占有的反比关系。而今,生活的快节奏使人心多少有些浮躁。对大多数购书者来说,若诚心想读点书,还得具备某种自制力,避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琐碎,抵御闲暇时的种种诱惑,保我读书的时间,并切实安排好自己的读书计划。如这种自制力还不够,则不妨加入“读书俱乐部”。而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