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晋商大院:万里驰骋一处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11版(文化)
专栏:九州风物

  地域、物产均无优势的山西人,何以成为商品经济的先驱?
晋商大院:万里驰骋一处收
刘巩
晋中平川的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市,田野村镇之间,随处可见一幢幢深宅大院——晋商大院。这些独具特色的封闭式建筑群体规模宏大、建构精美,但由于其封建经济的根基及其文化积淀太深,以及城市建设的不发达而最终没有形成一体。上百年的风吹雨打,高墙飞檐已掩不住苍老,大院却风骨犹存,虎虎有生气。散文家余秋雨说:“只要在这个宅院中徜徉片刻,便能强烈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晋中,作为中国一代巨商——晋商的故里,从祖辈承袭的这笔财富是丰富而独特的。
晋商,在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上曾重重书写过一笔。明清时期,他们掌握全国的盐、丝贸易,富甲天下,一度称雄商界。清代中后期,晋中一带的商人,凭着对外贸易、边境贸易、长途贩运等方面的优势和票号业的垄断,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商帮。据统计,1819年全国创办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共51家,晋中商人创办的就有41家,控制着全国126个城镇、商埠中的566个分号。这时的晋中商人,已摆脱了创业之初那种既是东家又是掌柜的经营方式,走上了东家出资、掌柜经营的方式,建造豪华宅第就成了这些有钱又有闲的晋中商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存的晋商大院,就是晋中商人商业经营走向鼎盛、财富大量积累的产物和见证。
其实,山西人致富既无地域优势,也没有物产优势,他们的成功主要在思想认识的开放上。他们绝少把经营的眼光拘泥于脚下这块土地,而是“走西口”、“闯关东”,踏遍青山,把商号设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和交通、商业重镇。他们颠簸在漫漫长途之中,终于创造出一块生气勃勃的生命空间。实际上,他们已成为当时中国最早走出去看世界的社会群体。
在中国几千年以农为本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晋中商人一反遮遮掩掩的常态,以商为荣,而且创造性地使儒家学说与商业活动融为一体。他们在创业之初,就非常重视商德建设,无德不成商,这与西方商业文化有很大的区别。晋商大院处处体现着儒商文化的凝结。建筑风格、雕画艺术、楹联牌匾、商号票规,特别是大院主人的创业经历、处世准则和管理方法,无不显示着儒家文化的色彩。他们诚信为本、俭约自律,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奉儒学为圭臬。
当然,晋商大院文化也有其糟粕的一面。如豪华的宅院,使大院中许多人养尊处优,夸富奢糜之风渐起等等。但是,瑕不掩瑜,晋商大院文化整体上是光彩照人的。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以晋商大院为载体、晋商文化为内容的新的旅游线已在晋中平川基本形成。这条文化旅游线,既是山西从大同到运城千里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晋中地区面向21世纪的经济隆起带。灿烂辉煌的晋商大院文化,正为晋中乃至山西实现跨世纪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