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兰州:“走廊”通畅风自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4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树新风

  兰州:“走廊”通畅风自清
本报记者崔士鑫
8月22日,中央新闻单位联合采访组到达兰州时,’97甘肃兰州丝绸之路经贸交易会正在举行。这座西北城市,一下子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客商,显得格外热闹,不由得令人想起它在“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地位。
在全国,没有哪个城市有兰州这样特殊的形状和交通地位。这个南北依山、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形似一条长而狭窄的“走廊”。有六条国道穿过市区,在市区内与仅有的两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合为一体。近年来,平均每天达6000多辆的过境车,加上市内增长迅猛、已达10万多辆的机动车和120多万辆非机动车,使“走廊”不时出现堵塞。
“城市道路数量少,路面窄,是影响兰州对外开放的难点,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兰州市委书记陆浩告诉记者,“因此发展城市道路,整治交通秩序,一直是兰州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我们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一个重点。”
兰州市抓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是建管并举,并把打通城市“走廊”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中山路、庆阳路是兰州市最古老的商业街,也是城市中心区的主动脉,但是原先路面只有20多米宽。路两边的房子更是挤得满满当当,房屋没有上下水,居民打水、如厕都要跑到老远处的巷口去,他们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很高。因此当市里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开始拆迁、拓建中山、庆阳路时,拆迁安置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以完成。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长两公里多、宽50米的宽阔大道上,路上车流如梭,两旁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城市的景象。
“只要我们选的突破口与老百姓的要求相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市长朱作勇的一个体会。近年来,兰州市业已拓宽了十几条这样的城市主要道路。
建路如此,管路也如此。西关什字是兰州的一个商业区,更是全市交通的“咽喉”。过去数百个商贩在宽不到200米、长不到500米的狭长地带摆摊设点,成为历年交通整治的难点。当交警在其他警种和城管执法队伍的配合下,一举取缔了这个影响市区交通的“土围子”时,沿街居民手提水壶,跑来慰问。
兰州市还在管理车辆上下功夫,出租车业开展“争做文明使者”活动,公交系统创建“文明线路”,交警则在抓严格执法的同时走科技强警之路,进行科学的交通管理,使机动车、非机动车遵守信号率分别达到了98%和95%,城市大道上车辆各行其道,城市有了宽阔畅通的“走廊”。
主干道拓宽了,畅通了,群众却有意见了:城市宽阔的主干道与小街小巷形成的反差更强烈了。于是从去年开始,兰州又打响了整治小街巷的战役,当年就完成小街巷的整治50多条,今年,市政府已把继续整治100条小街巷列入12项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
七里河区的骆驼巷,原来是一条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旧街巷,没有下水通道,居民把脏水都泼在街上。一到雨季,巷内做生意的回族群众就无法拉货物进出。去年市里决定市里、区里、群众各出资1/3修路、建墙、铺上下水管道时,骆驼巷的居民非常欢迎。施工时,巷内居民主动为施工人员送水、送茶、送慰问品。住在这里已27年的退休工人马秀英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好路好环境,生意好做,我也敢穿双好鞋了。”
好的环境同时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记者在骆驼巷看到,在向巷内延伸的整洁的水泥路两旁,居民整齐的院墙全部粉刷成白色,墙上专用的宣传栏内,是提倡文明新风的标语和绘画。一律漆成枣红色的铁门上方,整齐地钉着门牌号和“兰州市民文明公约”。原来全是“三堆”——煤堆、土堆、柴禾堆——的街上,如今摆上了居民的花盆。同行的街道的同志介绍,现在如果有人往路上扔脏物,居民中就会有人出来制止。
“环境改善以后,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自然就会被引进来。”副市长马琦明告诉记者,“针对少数市民中还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市里已结合环境治理,向市民提出了‘三从八不’、做文明市民的要求。”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现在兰州人不但重视道路的“畅”,也开始重视道路的“美”,从不少道路两旁的绿化甚至路灯的设计,都可以看出,他们是要让城市道路成为展示两个文明的“长廊”。当你乘车在长达20多公里的滨河带状公园边的“走廊”上穿行,看到黄河边、树荫下,市民们在悠闲地打拳、跳舞、散步,你不难感受到,城市“走廊”的通畅,不仅给兰州创造了一个好的招商引资的环境,还给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引来了精神文明的新风。
  编后
从8月6日开始,由本报与首都3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联合采访组,赴张家港、南京、合肥、珠海、南宁、重庆、兰州实地采访,发回7篇报道,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各地正在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来只觉清风扑面。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既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又依靠群众参与的大好事。从7城市的实践可以看到,从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入手,整治城市环境,改善卫生设施;清理占道市场,整顿交通秩序;反对“冷硬拖卡”和“假冒伪劣”行为,实行规范优质服务;以及开展“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园”等活动,大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等,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起点高的城市正在向新的目标迈进,尚存在问题的地方正在奋起直追。
各地的实践表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坚持不懈、不断深入的。只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发动群众,从实际出发,确定阶段性目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拓展,就可以让文明之风长吹,人民群众受益,建立起一个有利于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