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张松奎——走入蝴蝶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张松奎——走入蝴蝶世界
本报记者龚永泉
没有大学文凭的张松奎当选为南京首届十大科技之星,在南京一时传为美谈。
张松奎今年42岁,原在一家机械厂当刨工,业余时间酷爱工笔画,他勤学苦练,走访名师,决定专攻画蝴蝶。为了画好蝴蝶,他多次到南京近郊山区,观察各种蝴蝶的形态和神韵。在画蝶的过程中,他又产生了灵感:蝴蝶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何不就直接用蝶翼作贴画呢!于是,他开始了用蝶翼贴画的跋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南京有了名气。
1988年春天,张松奎夫妇带4岁的女儿到市青少年宫参观,想到自己已有很多蝴蝶标本和蝶画,可义务为孩子们办一次展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找到少年宫主任说明来意,主任问:“你办展览,能否超过张松奎的水平?”未等张松奎应答,一旁的女儿吐出了真言:“我爸爸就是张松奎。”于是双方相见恨晚,愉快地谈起办展览的具体细节。展览在南京青少年中引起轰动。
一年之后,张松奎干脆调入了市青少年宫,负责筹建科教蝴蝶博物馆。他如鱼得水,忙里忙外,起早带晚地干。建成后的博物馆和蝴蝶园共有面积500平方米,收藏中外蝴蝶标本千余种,蝴蝶工艺品、著作、资料数千件。蝴蝶园以玻璃为墙,网作顶,里面广植30多种各类蝴蝶喜食的植物,可供观察蝴蝶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全过程。园门两旁广植蝴蝶花,栏杆和大门全部用钢筋焊成蝴蝶形状。每年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达2万多人。
为了考察蝴蝶家族的奥秘,张松奎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最难忘的,当属1990年的捕蝶万里行。他从南京出发,骑自行车抵达广州,历时2个月,行程6000多公里,考察了天柱山、庐山、武夷山等名山的蝴蝶资源及生态,同一些蝴蝶爱好者和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次,张松奎在南京紫金山捕到一只蜘蛱蝶,是未见报道的新品种,后来,该蝶被《中国蝶类志》正式命名为张氏蜘蛱蝶。
平日,应几十所中小学邀请,他每年给近万名中小学生开办讲座,讲授蝴蝶的有关知识和自己成长的经历,还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竞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蝴蝶新人”。张松奎带领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参加上海少年宫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昆虫科学论文竞赛,夺得了一等奖。
1992年,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在北京举行,特邀张松奎与会,并划出18平方米的展区供他展出蝶画,引得中外专家惊叹不已,驻足留连。
今年4月,张松奎和妻子赵爱玲合作,编著了《蝴蝶世界》一书,向青少年朋友们详细介绍了蝴蝶的知识、研究的方法及蝴蝶与人类的关系等。现在,张松奎又有了新的目标:将某个蝴蝶大繁殖地加以规划、设计、开发,使之成为纯自然的、有现代感的旅游观光景点。“那里,将是蝴蝶的世界,游人的乐园。”张松奎这样说。(附图片)
图为张松奎在采集蝴蝶标本。吴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