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保护生态带来环境改善大兴安岭添绿哈尔滨城更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护生态带来环境改善
大兴安岭添绿哈尔滨城更美
本报哈尔滨2月19日电记者董伟报道:为不重蹈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地区环境严重污染的老路,黑龙江省在开发资源的同时,着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用他们的话讲:“不给子孙后代造孽。”
黑龙江省拥有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小兴安岭,还有广袤的草原,但是,由于一段时间过量采伐和不能合理利用草原,致使大小兴安岭林区出现资源危机,东西部草原生态失衡。“八五”以来,黑龙江省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在林区,一方面控制采伐量不断递减,现已减到不及采伐高峰时的一半,另一方面,加大了速生人工林的播种面积,现在,该省森林覆盖率已由1990年的37.5%提高到目前的41%;在草原,通过控制载畜量以缓解西部草原生态恶化,通过鼓励发展畜牧业以使东部草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逐渐恢复生机的青山绿草,野生动植物也呈多样性发展起来。该省出台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自然保护区84个,总面积达到23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7个;黑龙江省还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已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繁育、栽培中心和场站78个。
黑龙江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改造小流域、治理盐碱地、治理低洼湿地等方式以改变落后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来改善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已达400多万亩。经过多年的建设,黑龙江省已建生态县14个,生态乡61个,生态村863个。虎林、拜泉、穆棱等5个县(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
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深化。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绿地面积平均每年以15.8%、6.4%和10.1%的速度增长,城市气化率达到60%,城市热化率达到48%,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20%,建成烟尘控制区550平方公里,使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噪声达标区300平方公里,取缔了一批扰民噪声源;加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省辖城市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均划定了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居民饮水安全。哈尔滨市已开始实施马家沟河综合整治工程,着手解决困扰哈尔滨人民多年的“龙须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