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叙以复谈难以启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以复谈难以启动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吴文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16日结束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访问。
这次访问与他前两次访美相比,内塔尼亚胡虽然一改以往强硬和激进的形象,带去了巴以新近签署的希伯伦协议的成果和旨在推动叙以复谈的“新思想”,与克林顿新政府最近制定的将推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持久和平置于其外交工作的优先位置的政策十分合拍,因而受到美政界和新闻界的首次好评。克林顿称内的政策是“勇敢”和“明智”的,对内提出的“安全先于和平”的理论表示理解和赞赏,并重申美继续向以提供“安全保障”,允诺向以提供先进的战斗机和反导弹系统,以保证以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优势,从而使双方之间因克林顿在去年以大选中公然支持佩雷斯而产生的心理隔阂烟消云散。美认为这是美以双方战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内塔尼亚胡的访问可谓“名利双收”。
然而,以总理访美的结果,对推动叙以复谈却无新的进展。内访美期间提出的关于恢复叙以和谈的“新思想”,仍未摆脱“三不主义”,即不同意“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不全面撤出戈兰高地;不在前工党政府与叙达成的最终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口头谅解协议的基础上恢复谈判。即使内塔尼亚胡方案中提出的“以准备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决议和马德里和会的基础上,无任何先决条件地恢复叙以谈判”,以叙双方也有截然不同的解释。以方强调242号决议关于以色列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军的条文并没有“全部”的含义,因此不同意全面撤军。叙则指责以回避“以土地换和平”这一马德里和会的核心问题,歪曲242号决议的精神实质,与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一致理解相悖,其目的是混淆视听,欺骗国际舆论。
众所周知,叙以和谈的实质是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叙以和谈进程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在巴以、约以先行媾和之后,经过有关各方共同不懈的努力,叙以双方终于在1994年7月就242号决议中关于以军撤出阿被占领土之争达成口头协议。接着,当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还对叙作出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叙以谈判迅速向纵深发展,于1995年5月就在双方边界两侧建立“对等”、“均衡”的安全安排原则达成共识,进而又讨论了安全安排措施、撤军时间表和关系正常化等更深层的细节问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拉宾被犹太极端分子暗杀,使叙以和谈蒙上阴影。虽然,其继任者佩雷斯恢复了与叙的谈判,但由于以国内各种因素制约,加之佩雷斯的优柔寡断,致使本已备录在案的五六十条谅解和协议未能成文签署。去年2月底,受以提前大选和以国内恐怖事件的影响,叙以和谈中断,至今已整整一年。去年5月大选工党败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对和谈奉行强硬的“三不”政策,提出“以安全换和平”,试图“土地与和平”二者兼得,使整个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为推动叙以重启和谈,去年以大选后,美中东和谈协调员罗斯曾于6月携美以关于复谈方案前往拉塔基亚会晤阿萨德。在这次会晤中,阿萨德对叙以复谈定了调,即叙准备根据马德里和会确立的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及在和谈中止时的起点上继续谈判。他还表示,全面撤军自然会导致同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而安全不能建立在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基础上,公正、全面的和平才能实现本地区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阿萨德对本月7日在巴黎出版的《法国与阿拉伯国家》杂志发表的谈话中及前不久来访的欧盟特使也重申了上述立场。
2月16日,叙副总统哈达姆针对以方的方案对阿布扎比电视台记者说,叙坚持以新政府必须恪守前政府与叙达成的“全面撤出戈兰高地”的承诺,和谈决不能从零开始,决不能让五年来历尽艰辛而取得的和谈成果付之东流。否则按照以政府的逻辑,叙以和谈将要谈上一个世纪,因为以每四年换一届政府均可要求重起炉灶。叙驻美大使穆阿利姆说得更加明确,如果内塔尼亚胡不同意在双方原来达成的协议的基点恢复和谈,“就让他对着镜子自己与自己谈去吧!”
此间观察家指出,由于叙以双方对复谈的立场相去甚远,作为和谈主持人的美国对缩小和弥合双方分歧亦又无大的建树,看来叙以真正恢复和谈目前仍难以启动。(本报大马士革2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