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巴西红木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0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巴西红木的命运
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
在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繁多的树木中,巴西红木最令人难忘。导游告诉我们,它木质细密坚硬,色如炭火,可以从中提取红色染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的浩瀚林海中发现了它,由此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殖民历程,并名之为“巴西”。但是,由于长达几百年的滥砍滥伐,如今这种珍贵的树木在巴西许多地方已绝迹多年,很多巴西人从未见过它的丰姿,偌大的植物园里也仅存一棵。
听着导游痛心的陈诉,看着高大挺拔、绿冠茂密的巴西木,我们不禁为它的厄运唏嘘不已。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巴西人已经行动起来,为挽救巴西木而奔走呼号,捐资出力,还成立了“巴西红木基金会”,负责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巴西木。
巴西红木的命运,让人自然地联想到它所扎根的这块土地的沧桑。几百年的殖民掠夺加上六七十年代工业化,巴西的林业资源,尤其是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所幸的是,7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和人民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了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的政策,开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访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巴西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在里约植物园的一片空地上,常年展览着一些用废弃的玻璃瓶、易拉罐制成的雕塑艺术品,以警示人们爱护环境和回收利用废弃物品;在伊泰普水电站,专门成立的研究所为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在亚马孙动植物研究所,身穿黄马甲的小学生导游告诉我们,学校里组织他们学习亚马孙地区的动植物知识,然后让他们到这里当免费导游,这真可谓是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
我们还了解到,8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1988年,巴西在新宪法中专门增加《环境》一章,使环保成为巴西的根本大计,全国3129万公顷面积的土地作为生态保护区写入了宪法。巴西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办事机构,如由联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组成的“全国环境体系”,以及重点负责亚马孙地区环保的“巴西环境协会”。由于各级政府齐抓共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巴西在一系列的环保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70年代开始推行全国酒精计划,用酒精代替汽油,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1986年,又制定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计划,规定新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汽油中必须添加22%的无水酒精。目前,巴西有500万辆燃酒精汽车,占汽车总量的1/3,城市污染大大减轻。
——推广植树造林计划,初步控制了亚马孙地区的毁林情况。现在巴西基本可做到合理采伐森林,边采边种。据统计,到1988年,全国造林面积就已达620万公顷,近年来进一步扩大。现在全国纸浆、纸张、纤维原料和冶炼钢铁所用木材全部来自人工林。
——增加对环保的投资。1990年至1995年间,巴西政府共提供环保优惠贷款17.58亿美元;1991年,巴西还宣布了到2000年投资1200亿美元保护亚马孙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庞大计划;1995年,拨款9.5亿美元用于消除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计划;1996年第一季度,又向一些钢铁、造纸和纸浆等企业提供了1.41亿美元优惠环保贷款。
——重视加强环保教育。自80年代起,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环境保护课。对破坏环境者予以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极大提高。
对于巴西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公正的国际舆论都给予了客观评价,但也有一些西方舆论,不时炮制出亚马孙雨林危机的消息,甚至对巴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也横加指责,妄图把亚马孙问题国际化。那么,事实如何呢?亚马孙州政府的一位官员说,5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地区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地区的90.4%尚未受到触动。如果这些舆论真的关心世界环境,它们倒是应当认真探究一下,到底谁是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的主要责任者?这位巴西官员说得有理、问得有力。从巴西木的命运不难看出,在历史上,新老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和过量的消费方式是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是巴西人民奉献给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份厚礼。它提出了建立环发领域国际合作的“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并把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的责任、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条件转让环境无害技术等原则写进了会议文件。遗憾的是,时隔四年多,发达国家至今没有采取多少实际行动。相反,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日益减少。这正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所说,发达国家感兴趣的只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售环保技术和工艺,轮到掏腰包就极不痛快,甚至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借以兜售自己的价值观。
站在著名的耶稣山顶,俯瞰里约热内卢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不禁想象当年环发大会在这里召开,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商人类环境与发展大计的空前盛况。这次会议诞生的“里约精神”对推动世界环保事业功不可没。这种精神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为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作出切实的努力。
愿巴西红木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